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夏元)9月28日,记者从市经济信息委获悉,截至今年7月底,我市已高质量完成“到2025年实现使用商业楼宇面积200万平方米,新增软件企业上万家,新增从业人员20万人,新增软件业务收入1000亿元”的“满天星”行动计划既定目标。预计今年内,全市软信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望达到5000亿元,成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首个达到5000亿级的支柱产业。
2022年7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2022—2025年)》。3年来,围绕“人气聚起来、楼宇用起来、产业兴起来”目标,我市聚焦“人才、企业、场所、场景、生态”5项关键要素,扎实推进“满天星”行动计划,全市软信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随着‘满天星’行动计划推动实施,一大批软件企业和软件人才竞相来渝。”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3年来全市累计新增软信从业人员26.3万人,创建15家软件人才“超级工厂”,形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定制化培养软件人才的“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协会”四方联动培养方式。其间全市举行“满天星”软件人才招聘活动261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9.7万个。
软信产业培育方面,我市通过开放多类软件产品应用场景,不仅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应用机会,还招引一批行业领先的软信企业入渝。3年来,全市新增软信企业1.72万家,培育国家重点软件企业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软信企业27家、市级“北斗星”软信企业2家、“启明星”软信企业11家,新增100亿级软信企业3家、10亿级软信企业20家。全市软信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2824亿元,到去年底跃升至4201.4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软信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42.1亿元,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高质量发展软信产业,提升楼宇及园区能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应有之义。3年来,全市累计盘活闲置楼宇375万平方米,建成各类软信产业园26个、市级“满天星”楼宇29处,获评“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优秀地区”,入选全国“车路云一体化”、工业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建成工信部智能终端关键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产业承载能力大幅增强。
在引育优质软信企业的同时,我市持续优化政策服务,通过实施软信产业服务专员制度、建成“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应用等,“点对点”高效服务52家市级重点企业、575家区级重点企业。近年我市还举办汽车软件开源大赛、数字产业生态大会等系列活动,以及四届中国工业软件大会、两届智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大会、三届“满天星”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等,带动“重庆造”软信产品市场影响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