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28日,“迈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高端对话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
 |
对话会视频 扫一扫 就看到 |
9月28日上午,重庆市召开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座谈会。当天,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齐聚重庆,参加“迈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高端对话会,就中国汽车发展谈经论道,为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上述4位行业领军人物均认为,人工智能(AI)正在重塑整个汽车产业的生态,也将是汽车行业智能化的主要技术支撑;重庆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应以AI为重点,迎接智能汽车时代。
AI技术
AI的出现,让汽车从交通工具变成“移动智能体”
提及AI与汽车结合,朱华荣用“觉醒时刻”来描述长安汽车当年的一个抉择。
早在2017年时,整个汽车行业就开始围绕新能源、智能化等展开讨论。长安汽车意识到行业的“风口”已经到来,应该提前做好布局。
“我们当时就认为,数字汽车必然是行业的未来。”朱华荣说,也是在那一年,长安汽车提出了数字化转型——公司上下都认为,未来的汽车将不只是汽车,更大程度上还是一个智能“机器人”。
对于这一判断,张兴海非常认同。他说,随着新能源、智能化趋势的出现,汽车这个产品正在发生变化,从以前的交通工具变成“移动智能体”,AI则是实现这个变化的必然技术路径。
他谈道,赛力斯决策层经常会思考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车,又想要什么样的功能,“在AI时代,这个问题有了比较明晰的答案:必须是更智能,也更懂人的产品。”
“对汽车产业而言,AI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张兴海说。
李书福认为,AI技术本身也在“觉醒”,当它的学习积累足够多,到了将整个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整合起来时,就有能力给汽车行业带来一场颠覆性的革命了。因此,AI发展到某一阶段后,就成为人类几千年智慧的“集大成者”。而当它运用到车上时,已不只是一个“老司机”,而是一个超越“老司机”的智慧大脑。
印奇表示,AI技术已经完成了从“解决具体问题的1.0时代”向“解决智力问题的2.0时代”的跃迁。但AI的最大价值之一,还是解决当下世界的实际问题,辅助驾驶正是这一理念的最佳实践。
AI与汽车,如同“大脑+灵魂”,未来将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并孵化出各种场景与终端。“所以,AI作为汽车的基座大模型,核心使命就是让汽车足够聪明,足够个性化。未来,AI将作为赋能者,为汽车工业插上翅膀,实现质的飞跃。”印奇说道。
未来汽车
若干年后汽车是什么模样?“超级空间”与“全能伙伴”
当“AI+汽车”成为业界公认的发展趋势时,未来的汽车将是什么模样?4位嘉宾在现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朱华荣认为,未来的汽车可以扮演“四重角色”:生活助手、工作帮手、挣钱能手、休闲伙伴。以“挣钱能手”为例,长安汽车已经实现了反向充电技术,车主可以利用白天和夜晚的电价差获得收入。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未来你的汽车或许能帮你跑网约车,为你创收。”朱华荣说。
李书福描绘的,则是一个更加立体的出行格局。他认为,随着AI的进步,汽车可能和低空飞行、水上工具无缝衔接,形成一个陆海空交通整体解决方案。当然这需要高效率的算力,和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
“通过地面和空中的相互配合,以智能交通系统取代传统地面交通,不仅可以缓解拥堵,还能实现交通的彻底解放。”李书福说。
印奇认为,未来的汽车,应该是一个超级空间和全能伙伴。“年轻人每天待在汽车里的时间,很可能仅少于在家里和公司的时间;他们对汽车的使用强度,估计与现在对手机的使用差不多。”
“有情感、更智慧、更安全、可信赖的移动智能体和生活伴侣。”张兴海对于未来汽车的定位言简意赅。
值得一提的是,嘉宾们都认为,虽然未来的汽车给人以巨大想象空间,但安全始终是首要前提。
如,李书福就谈到,智能化发展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而要通过AI等技术让汽车更安全;张兴海也表示,未来汽车是软件定义汽车,但同样要做到主动避险、规划线路的“不惹事”和“硬车身、强材料”的“不怕事”,充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产业生态
要生态闭环还是开放合作?“协同共生”至关重要
面对AI重塑产业生态的洪流,各家汽车企业都面临一个核心问题:是构建一个自主可控的生态闭环,还是融入跨界合作的开放格局?
对此,嘉宾们给出了一致的答案:两者是协同共生,并不矛盾。
李书福清晰地指出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对于共性问题,大家一定要保持合作、开放的态度,没有必要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个性的东西,则要自主可控,突出自己的特点,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市场的需求。
朱华荣介绍,长安汽车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持开放合作,聚合行业力量,另一方面则坚持自主创新。其中必须掌控的,是对车及其生态的主导权,以及对集成技术或管理的负责权。
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是汽车行业跨界合作典范。在张兴海看来,这其实是一种“长板效应”,也就是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强项,实现携手共赢。具体而言,赛力斯的强项是制造,华为的强项是软件,在AI+汽车时代,这一合作方式堪称最佳选择。
印奇说,更大程度上AI是一个赋能者,而非终端产品。汽车、具身机器人等都是AI最好的载体。所以,未来更多的AI技术企业,或者软件企业,都需要通过与车企的深度协同,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这场关于AI+汽车的讨论,对于重庆汽车产业明晰未来发展方向裨益良多。
重庆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作为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基地,正在加速打造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而AI正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
“未来的产业竞争一定是产业生态的竞争。”该负责人表示,后续,重庆要建设一个汽车产业生态的枢纽型城市,并打造战略协同促进中心、要素资源配置中心、价值网络融合中心、产业创新组织中心、高端人才聚集中心。
这五个中心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共生,必将推动重庆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