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冶建工大厦 |
2025年9月23日,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迎来成立6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
从三线建设的烽火中走来,于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壮大,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跨越,中冶建工始终与国家同行、与时代共进,以“忠党报国、冶金强国”的初心使命,铸就了一座座建筑丰碑,谱写了一部砥砺奋进的企业发展史。站在新起点,中冶建工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向着“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筑业全产业链企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听党指挥
熔铸忠诚担当的精神底色
1965年,为响应国家三线建设战略部署,第十八冶金建设公司(中冶建工前身)在重庆成立。自诞生之日起,企业就将“听党指挥、忠诚担当”的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根基。
老一辈建设者怀揣报国理想,南征北战,艰苦奋斗,承建了多个国家重大冶金工程。他们创下18个月建成百万吨钢铁系统、35天完成世界级连轧线建设的行业奇迹,为国家钢铁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9年,企业获评国家二级企业;1992年,以重庆第一的身份,跻身中国500家最大建筑企业前列;1993年更名为中国第十八冶金建设公司,为进一步建设现代化企业奠定了基础。自此,企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积极顺应市场经济大潮,从专注于冶金工程建设,逐步发展成为涵盖建筑、市政、公路、环保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建筑企业。
六十年来,从“冶金建设国家队”到“基本建设主力军”,从传统施工到建筑业全产业链服务,变化的是业务领域和经营模式,不变的是“团结、创新、诚信、务实、自强”的企业品格。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冶建工人奋勇前行。
全产业链优势
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进入新世纪,中冶建工积极顺应市场变革,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体制机制创新。2000年,企业主动调整经营结构和产业结构,整合混凝土搅拌站资源,打造重庆一流的混凝土公司,当年即实现盈利;2001年,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创新构建“一体五制”项目管理体制,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2006年,分立改制成立中冶建工有限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11年,成立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开启集团化运作新征程。
资质建设成就显著。2014年至2016年,企业连续获得建筑、市政、冶金三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2020年再获公路特级资质,成为建筑业少数拥有“四特十甲”资质体系的企业之一。
中冶建工坚持创新驱动,构建“一企四高新”创新平台体系,拥有两家专精特新企业、两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取得126项省部级以上工法、175项核心技术、2259项有效专利,累计获近500项国家和省部级优质工程奖。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率先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获评最高等级认证,跻身行业前列。
依托“投、融、建、管、营”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中冶建工在全国承建了众多标志性工程,从大型公租房到中央商务区,从重大工业项目到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以卓越的履约能力和精湛技艺,打造了一系列精品工程,展现了建筑行业“国家队”的高水平。
服务国家战略
彰显央企责任担当
作为中国五矿旗下重要骨干子企业、中国中冶核心子公司,中冶建工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全国市场布局和海外市场拓展中展现了央企的使命与实力。
深度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中冶建工参建了成宜高速、成乐高速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乐高大桥,打通九寨山隧道,助力破解“蜀道难”;推进多个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助力提升城市品质。在雄安新区建设中,中冶建工作为首个打开雄安新区市场的驻渝央企,高标准承建了容西片区安置房等20余个项目,涵盖房建、市政、环保等多个领域,荣获“雄安质量”杰出贡献单位等多项荣誉。早在2004年,中冶建工便已在粤港澳地区积极布局,近年来更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建了广州空港经济区起步区道路项目、东莞妇幼中心、龙栖华府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与民生项目,为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坚定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冶建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稳步推进海外业务布局,项目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塞尔维亚项目中,企业创新施工工艺,高效完成设备拆修任务,展现了中国建造的速度与品质;在北非地区,建成近万套保障性住房,显著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在中亚地区,参与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互联互通。通过这些项目,企业不仅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更增进了与沿线国家的友谊,打造了中国企业的金色名片。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冶建工主动投身抗震救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在服务国计民生中践行央企责任。近年来,企业累计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用于社会公益事业,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彰显了负责任的央企形象。
深化改革
激发企业活力动力
在建筑行业深刻变革之际,中冶建工以非凡的勇气和决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2024年4月,企业召开深化改革动员部署会,出台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改革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管理体系创新提升治理效能。新考核办法打破“大锅饭”,采用差异化考核,建立价值创造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创新“起立”机制,对考核不达标领导班子刚性调整,树立“以业绩论英雄”导向。实行分级授权管理,依据二级单位能力动态授权。成本管理实施全过程穿透式管控,确保项目盈利。
组织架构优化提升运营效率。推进企业机构精简与重组整合,压减层级、优化资源。按“精简、高效、协同”原则,总部“瘦身健体”,二级机构“规范赋能”,打造敏捷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六支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机制,营造良好用人环境。
业务体系重构升级增强竞争力。营销体系推行“1+M+N”区域布局,设区域营销公司,构建全国一体化网络。“大履约”强化全过程管控,“大商务”整合资源提升创效。完善风险防控,建立“红橙黄蓝”预警和新项目熔断机制。
2025年上半年,企业核心指标逆势增长,新签合同额、营收、利润均有提升。区域市场深耕见效,“两金”压降显著,资金状况改善,融资成本处于行业低位。改革成效逐步显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
党建引领
筑牢企业发展根与魂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也是中冶建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中冶建工切实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坚决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职责,把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公司治理和改革全过程。重大改革与经营决策严格执行党委会前置研究程序,确保企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有效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力。
持续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深入开展“党旗飘扬、党徽闪光”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在改革攻坚、工程建设、技术创新中当表率、作贡献。积极打造“136”党建品牌,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升级发布新版企业文化体系,凝练形成“创新驱动、效率优先、品质坚守、追求卓越”的企业价值观和“聚焦价值创造、践行使命担当、坚持品质履约、成就员工发展”的企业使命,确立十大专项文化理念。2025年,下属单位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文化软实力和企业凝聚力得到全面提升。
不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展望未来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六十载峥嵘岁月,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亲历者和推动者,中冶建工始终将企业命运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以匠心铸就典范,以实力赢得信赖。
这六十年,是一部筚路蓝缕的创业史,一段砥砺奋进的拼搏路,更是一曲铸就辉煌的奋斗赞歌。它既是一座熠熠生辉的里程碑,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吹响了向更高目标奋勇前进的号角。
展望未来,中冶建工将秉持“创新驱动、效率优先、品质坚守、追求卓越”的企业价值观,锚定建设一流建筑业全产业链企业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展望未来,中冶建工将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聚焦新型城镇化、数字化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拓展新基建、新能源与环保产业,持续培育新增长点。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同时,不断强化风险防控体系,保障企业行稳致远。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启航。中冶建工将继续秉持初心、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奋力谱写一流建筑业全产业链企业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余明浩 图片由中冶建工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