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国工匠成为重庆最亮的星闭环抓落实,变“施工图”为“实景画”最是“丰”景美如画艺术岂能越界六十载匠心筑梦 新征程再创辉煌
第008版:评论
上一版   
让大国工匠成为重庆最亮的星
闭环抓落实,变“施工图”为“实景画”
最是“丰”景美如画
艺术岂能越界
六十载匠心筑梦 新征程再创辉煌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9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渝论坛

让大国工匠成为重庆最亮的星

新重庆-重庆日报评论员 王瑞琳

  9月22日,山城夜色因一群人的到来,而格外绚烂。两江交汇处,数千架无人机排列组合出“匠心铸梦 向新而行”等图案;江北嘴十联屏、解放碑、观音桥等核心区域户外大屏也为之流光溢彩。光影绘就的星光,点亮同一个闪耀的名字——大国工匠。

  壮阔景致,是重庆送出的见面礼。太阳再次升起时,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正式在渝启幕。本届大会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将通过“1+3+5”论坛等形式,突出展示大国工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创新创造等。

  以大国工匠为主角,这场盛典有什么价值?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通过展示广大职工的精湛技能和创新成果,大会为工匠人才切磋技艺、交流经验、提升技能搭建平台。丰富成果在此亮相,大国工匠“华山论剑”,签约转化创造效益……这是一次对工匠精神的致敬,也是一次对发展硕果的盘点,更是一次对创新动能的激活,为制造强国建设集思广益。

  以创新交流为题眼,这场盛典为何来重庆?

  作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重庆向来和工匠有着不解之缘,更始终与创新深度绑定。随着科技创新成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主攻方向,无数工匠人才深度融入“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可以说,重庆既是工匠的舞台,又是创新的沃土。大会落地重庆,是对重庆发展成就的肯定,也将为重庆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当大国工匠成为重庆最亮的星,一场大会的溢出效应从此开始释放。

  在主论坛上,与会者将围绕“大国工匠与智能制造”碰撞思想,让一线智慧在交流中叠加聚合;在创新成果路演中,大国工匠和优秀“五小”成果职工代表将各献其“宝”,相互启发、跨界补充……通过精准链接工匠成果与产业需求,大会定可推动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切实转化为效率提升、品质优化、产值增长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当大国工匠成为重庆最亮的星,一座城市的迭代因人才而更具动力。

  就在几天前,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名单公布,重庆共有6人光荣上榜。从“以焊疤为勋章”的焊工杨波,到能“把粗粝表面磨成镜子”的钳工夏元友,再到“机电神医”刘源……成百上千的匠人,凭借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难点的执着攻克,为产业核心竞争力跃升提供硬核保障。因为他们,重庆建设制造强市的步伐更稳、打造质量强市的底气更足。

  千工易寻,一技难求。从普通工人到非凡工匠,从点点星光到繁星满天,蝶变既来自个体精益求精,也需要制度高位推动。近日,重庆印发《巴渝大工匠培育行动规划(试行)》,进一步贯通大国工匠人才培育体系,兼顾制造业一线技术工人、非遗传承技艺等工匠人才,让能人脱颖而出,让匠人名扬四方,为重庆提供技能支撑、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坚持把工匠精神落实到每一道流程上、每一处工序里、每一个产品中,中国制造就会成为中国精品。”刘源的话,道出了大国工匠的担当。期待这份坚守与追求激励更多人潜心钻研、锤炼技能,以技艺成就自我、以技能报效国家,创造更多亮眼业绩。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