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和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三个强化”提高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以伟大抗战精神涵育新时代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持续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第008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致敬和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以“三个强化”提高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
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
以伟大抗战精神涵育新时代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
持续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9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行笔谈

致敬和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潘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当年,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这一重要论述,既是中华民族在血火淬炼中奋起抗争的悲壮宣言,更蕴含着穿越时空、烛照未来的伟大抗战精神内核,为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提供了重要遵循。

  为国家生存而战,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不屈长城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为国家生存而战的伟大斗争。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深重。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更是将中华民族逼到了亡国灭种的境地。面对强敌,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场斗争,根本上是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守护亿万同胞生命尊严而进行的生死存亡之战。

  这场生存之战,是中华民族不屈意志的胜利,展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磅礴伟力。中华民族素有不畏强暴的光荣传统。从白山黑水间的义勇军壮歌,到卢沟桥畔的奋起抵抗;从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到台儿庄血战的殊死搏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杨靖宇将军棉絮果腹仍战斗至最后一息,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群众转移舍身跳崖,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孤军血战……无数英雄儿女以生命践行了“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铮铮誓言,凝结成中华儿女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神圣家园的永恒丰碑。

  这场生存之战,是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的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历史担当。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积极倡导、促成并始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克敌制胜的法宝。从《八一宣言》的呼吁,到瓦窑堡会议的决策;从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扭转时局,到开辟广阔的敌后战场牵制和消灭大量日军;从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到在艰苦卓绝环境中领导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顽强斗争,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强大的组织动员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坚持到底的决定性力量。

  为民族复兴而战,在苦难抗争中重塑民族精神与复兴梦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生死之战,更是民族精神涅槃重生、走向复兴的奠基之战。“为民族复兴而战”,精准把握了抗战历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内在联系,赋予了这场伟大斗争更为深远的历史刻度与精神内涵。

  这场复兴之战,深刻重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空前惨烈的民族灾难,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意识、爱国情怀和斗争精神。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壮举,彻底粉碎了“一盘散沙”的旧形象。抗日战争的熔炉,锻造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钢铁意志,淬炼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学校师生在战火纷飞中弦歌不辍,守护文明火种;无数科学家、文化工作者投身抗战救国洪流,用知识报国;海外华侨慷慨解囊,毁家纾难支援祖国抗战。整个民族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实现空前觉醒与团结,精神得到升华与凝聚,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奠定了强大的精神基础。

  这场复兴之战,昭示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与奋斗方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洗雪了百年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更为深远的是,这场战争深刻教育了中国人民,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必须依靠自身英勇奋斗去争取。抗日战争的经验与教训,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为探索民族复兴的崭新道路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实践指南和精神源泉。“为民族复兴而战”,既是救亡图存的必然要求,更是民族觉醒后对光明未来的执着追求,标志着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新起点。

  为人类正义而战,以巨大牺牲捍卫人类文明和世界和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绝非孤立事件,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以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为人类正义而战”,彰显了中华民族胸怀天下的世界担当。

  这场正义之战,为挽救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最早举起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旗帜,在亚洲大陆独自抵抗日本军国主义长达十年之久(1931-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依然牢牢牵制和打击着日本陆军主力,使其无力北进配合德国夹击苏联,也大大延缓了其南进太平洋的步伐。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巨大的军事和经济资源,粉碎了其“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迷梦,有力支援了同盟国在欧洲、北非及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中国军民共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付出了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这场正义之战,熔铸了追求和平与正义的共同价值。中华民族的抗战不仅捍卫了自身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更是对法西斯主义所代表的黑暗、野蛮与侵略扩张的坚决抗击,对人类和平、进步、正义事业的坚定捍卫。“为人类正义而战”的崇高信念,体现在中国倡导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不懈努力中,体现在中国军民对遭受法西斯蹂躏的各国人民的深切同情与道义支持上。此外,中国积极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负责任大国姿态投身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事业中。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血与火中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和宣传抗战史料,特别是彰显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的英雄事迹与感人故事,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声,使伟大抗战精神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作者系西南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