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千千结” 矛盾化解正在基层悄然“变脸”人民建议这些事解决了渝聘“职”通车
第008版:民生热线
上一版   
巧解“千千结” 矛盾化解正在基层悄然“变脸”
人民建议
这些事解决了
渝聘“职”通车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9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巧解“千千结” 矛盾化解正在基层悄然“变脸”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铌紫 黄乔

  永川区青峰镇青峰场社区开展社区居民议事协商会。(受访者供图)

  8月27日,李洪峰(左一)在南岸区南坪街道“李调调服务站”,调解一起群众漏水纠纷。记者 黄乔 摄/视觉重庆

  大渡口区人民调解员使用“重庆调解在线”应用为当事人调解纠纷。(市司法局供图)

  “李老师,庆隆花园漏水的事,我们没调解下来,住户们情绪越来越激动……”前不久的一场夜雨,让住在南岸区南坪街道西路社区庆隆花园南楼十楼的杨女士家里“发了水”。原来,顶楼业主私开天窗,导致雨水倒灌,包括杨女士家楼下5户居民都遭了殃。

  被雨水倒灌的住户纷纷找顶楼的业主讨说法。眼看吵得不可开交,社区工作人员雷鉴铃一个电话打给了南坪街道的“李调调服务站”。调解员李洪峰拎上他那本磨旧了的调解笔记本就往小区赶。

  来到小区,李洪峰没急着说和,先爬上爬下查漏水点,拿手机拍下一处处证据。随后,他把大家请到小区亭子里,打开“重庆调解在线”应用,开启语音转录功能,耐心倾听大家诉求,“推”出受损失居民的情绪出口;随后在应用里输入关键词,利用AI法律咨询功能“拿”准责任边界;再情法相融“按”中各方的情理穴位,一点点“推拿”大家心里的疙瘩。最后,他轻点屏幕,应用自动生成调解协议,“磨”合出解决方案。两个小时,一场纠纷悄然化解。

  这并非什么特例。市司法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市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0.16万件,推动履行调解协议30.14万件,履行率达99.93%,同比提升4.05个百分点。矛盾纠纷调解这个“磨嘴皮、跑断腿”的“老行当”,正在基层社区悄悄“变脸”。

  数智调解 让纠纷化解跑出“加速度”

  李洪峰的调解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调解时的家长里短,也折射出重庆基层治理的变迁。

  “以前调解全凭一张嘴、一双腿,现在不一样喽,‘重庆调解在线’是我们调解员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李洪峰说。

  他口中的“重庆调解在线”应用,自2024年上线以来,正成为全市基层调解的“新神器”。数据显示,通过该应用办结的调解案件已达64.3万件,纠纷调解申请时间缩短至5分钟,调解效率提升50%,电子签名累计使用121.04万次,电子签章400.8万次。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基层矛盾从排查到化解的周期在缩短、效率在提高,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重庆调解在线”应用是如何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的?再来看大足区智凤街道的一起跨省建房合同纠纷调解。

  大足人韩栋(化名)常年在四川宜宾务工。今年4月,他在大足老家建房,包工头潘林先(化名)却以“材料涨价”为由停工,还要求韩栋追加工程款,双方为此扯皮不断。

  “我来回跑一趟要花300多块路费,还得请假扣工资!”韩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大足区智凤街道调委会打了电话,请他们帮忙调解。人民调解员陈勇听完,立刻给韩栋发去“重庆调解在线”平台的下载链接:“不用跑回来,手机上就能调解!”

  不久后,调解正式开始。陈勇通过“重庆调解在线”平台发起视频邀请,韩栋在四川宜宾,潘林先在重庆大足,他俩通过该应用,进入了AI智慧调解室。

  陈勇先在应用里展示了双方的房屋合同扫描件、韩栋的转账记录,还有亲戚拍的工程进度视频。“合同里没写材料涨价要追加费用,现在工程只完成70%,凭什么停工?”听了韩栋的一番话,潘林先急了,“水泥每吨涨了50块,不追加我就得亏本!”

  眼看两人又要争执,陈勇点开应用的“类案推送”,调出3起类似纠纷的调解结果:“两位请看,这类情况通常按实际工程量结算,韩大哥少扣点未完工的钱,潘老师也少追加点,大家都让一步。”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线上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手指在屏幕上签下电子签名,系统瞬间生成带二维码的电子协议。

  “真没想到,手机点一点,事情就解决了!”韩栋在电话里连连感慨。“重庆调解在线”应用正以数字化之力打破时空壁垒,将曾经棘手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指尖。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数字化调解正在不断迭代。针对中心城区与偏远区县之间数字调解能力有较大差距、部分农村地区老年调解员对新技术应用适应较慢、不同地区和少数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仍存壁垒等现实困境,市司法局正全面推进“大调解”体系改革,系统构建以数字赋能为抓手、各类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公平。

  多跨协同 化解矛盾中推动治理

  “太感谢你们及时出手调解。要是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真不知该怎么办了!”前不久,重庆某公司负责人王刚(化名)带着感谢信来到永川区综治中心,紧紧握住调解员王丹丹的手。

  原来,王刚的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未能按时偿还肖某等14名当事人的借款,肖某等人日前来到该综治中心“讨说法”。

  综治中心内配套设置的永川高新区人民法庭、劳动争议仲裁庭、警务综合服务站以及多个专业调委会和金牌调解室,足以让群众的调解诉求一窗受理、“一条龙”处理。很快,该案经受理窗口分流,委派给综治中心内的民营企业调委会进行调解。

  与此同时,入驻综治中心的永川高新区人民法庭法官杨茜也行动起来,指导民营企业调委会开展调解。

  调解当天,气氛紧张得像一张拉满的弓,双方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调解员王丹丹与法官杨茜分头行动,“背对背”开展调解。王丹丹努力劝说14名当事人多多包容和理解,杨茜则向王刚释明不履行还款义务的法律责任。

  经过多轮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王刚的公司向肖某等人分期还款,大家各让一步。随后,杨茜立即进行司法确认,为这份调解协议赋予了法律效力。

  永川区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司法兜底”,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及时进行司法确认,为调解成果筑牢法律防线。对于调解失败的案件,尊重当事人意愿,现场立案并快速开庭审理,让综治中心成为“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的集合地。

  如今,在永川区综治中心,多部门协同作战已成为日常工作的常态。该区将综治中心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一把手”坚决扛牢抓党建带平安的政治责任,组织精兵强将,通过多跨协同、多元参与,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据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各区县正积极整合力量入驻各级综治中心,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比如,江北区综治中心建成六大功能区,设立“老马工作室”,开设8个专业调解室,入驻4个速裁庭,组建“5+30”综合性专业调解队伍。依托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江北区还健全“法学专家+”“律师+”联动调解机制,为群众提供多元、专业的解纷服务。

  “15分钟代表着群众在综治中心寻求帮助和综治中心受理矛盾纠纷的‘重庆速度’。”这位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重庆实践,全面提速高效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把中心打造成为矛盾化解“终点站”,并不断推动矛盾化解向基层治理延伸。

  多元共治 为矛盾化解注入温情

  除了数字赋能、多跨协同,我市多个区县也在摸索各具特色的调解模式,让矛盾化解不仅有速度、有质量,更有温度。

  “多亏你及时发现我家阳台在往外流水,不然家里怕是臭得没法进去了!”近日,永川区青峰镇青峰场社区居民蒋良彬拉着青峰场社区第8邻邻长陈绪超的手,连声道谢。

  此前,青峰场社区绿洲康城小区下水管网堵塞,倒灌进了蒋良彬家中。陈绪超发现蒋良彬家阳台溢出污水后,第一时间上报网格员,随后逐级上报。镇指挥中心派出平安法治办工作人员会同友家物业服务中心及时处理,并安抚蒋良彬一家人情绪,避免产生新的矛盾,对全镇管网和化粪池进行专项排查和排危处理。

  对居民问题的快速解决,矛盾的快速响应,得益于青峰镇高效温暖的社区治理机制。该镇聚力打造“15分钟邻里服务圈”,把普惠式服务变成专业化服务,把服务对象变成治理力量,让基层治理温暖直达、幸福升温。

  据介绍,青峰镇积极探索“邻长制”,以邻近居住的5-15户群众为“一邻”,动员各方“自治力量”主动担任或由群众推选产生“邻长”。依托“镇党委—村(社区)党总支—功能型党支部—小区(网格)党组织—微网格(楼栋)党小组”和“141”基层智治以及“一表通”等平台,建立高效服务体系。

  在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革新社区,依托“莎姐”品牌,社区积极探索专业“和事佬”志愿队伍(党员、联系民警、居民代表等)开展调解,形成“专业引领+群众参与”共治体系。

  前段时间,革新社区21栋19号楼2楼的业主欧女士和3楼的业主杨女士,因卫生间漏水问题再起争执。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贺敏请来“莎姐和议厅”主任龚世碧和专职人民调解员杨翼,大家坐下来,一边细捋一边调解。

  “上次修了才半年多,又漏了!”“我房子半个月没住人,水阀都关了!”双方你一言我一语,情绪渐渐激动。

  去年11月,欧女士曾向社区反映家中卫生间漏水问题,她说:“我这套房子租给了70多岁的老邻居巫阿姨,卫生间如果总是漏水肯定存在安全隐患。”

  当时,社区曾协调维修工陈师傅更换管道,住在楼上的杨女士为此支付了800多元。如今再漏,陈师傅不愿免费返工,而杨女士也表示不会再出钱。

  贺敏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提出是否可以再请一位师傅到现场查看情况。双方同意后,维修工沈师傅赶到,他仔细检查后判断:“是便池洞子缝隙渗水,要彻底修得把缝隙补上,最少300元。”

  “社区给你搬一把电扇来,辛苦你帮忙处理。”在大家的劝说下,沈师傅答应第二天早上来维修,矛盾双方业主也同意按照这个方案进行整改,共同协商费用问题。

  “像这样关于家庭、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我们有时候一天就要调解好几起。”贺敏说,遇到“搞不定”的难题,他们便会邀请“莎姐和议厅”成员出面,大家一起想办法调解,让居民感受到社区的关心和温度。她表示,多数居民愿意坐下来沟通,“每次看到矛盾消除后居民的笑容,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