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点位:江北区江北城街道
蹲点记者:朱婷
作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核心区,江北区江北城街道高层建筑密度高、商业业态多元、热门打卡景点客流密集,各类安全风险交织。但总有一群人致力于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他们就是基层应急人。
9月16日,记者跟随江北城街道平安法治办应急管理岗工作人员马仁驹,走进写字楼、商铺、江滩等地,看基层“风险捕手”如何为群众筑牢安全防线。
突击 隐患排查无死角
早上8点50分,江北城街道办事处,马仁驹随机圈出计划表里的点位后,将电筒和电笔放进腰包,快步走出办公室,赶往点位突击检查。
力帆中心有2栋超高层楼宇,日均进出5000人次,是辖区重点监管对象。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关键在‘防’,核心在‘细’。”马仁驹走进力帆中心消防控制室,认真检查值班人员证件,“证件都在有效期内,但值班记录得再细化。”
在消防控制室,他的脚步停在一处电缆桥架前,发现盖板少了一块,配电柜防火封堵也不到位,还有线路裸露。他立马对物业人员说道:“老鼠咬断电线引发短路的案例不少,今天必须把盖板补上、封堵做到位,裸露的线路也要处理。”
随后,马仁驹沿着消防通道逐层检查。走进消防泵房查看管道、水位后,确认设施运行处于正常状态。检查结束,马仁驹在台账上写下整改要求:“我们还会回头看,确保隐患整改闭环。”
“街道检查如同多了一双‘眼睛’,帮助我们发现隐患。”该物业总经理何云说,经过多方共同把关,消防安全管理取得长足进步。
守护 仔细查看“九小场所”
10点30分,马仁驹步履匆匆赶往北滨二路一小区。
“前段时间小区开展‘清障行动’,对堆积在疏散通道的杂物进行清理,我去看看有没有‘死灰复燃’。”马仁驹对小区多个楼层进行随机抽查,发现个别楼层仍存在杂物堆积的情况,立马提醒物业人员,“要问清楚住户放置在此的目的,及时清理。”
在一家小超市旁,马仁驹发现疏散通道的大门右侧因堆积纸箱和杂物,无法全部打开,立马让物业叫来店主处理。
“疏散通道是生命通道,哪怕只堵一半,着火时也可能耽误逃生。”他和物业、店主一起将堆积的杂物搬离,并对店主进行宣传教育,“以后货物再多也得给通道留足空间,这是安全底线。”
走进一家餐饮店,墙角裸露的电线让马仁驹皱起眉:“店内易燃物多,电线没穿管,一旦短路着火,火势会迅速蔓延。”他叫来店主,语气严肃地提出“安全不等人,今天必须整改”。
“‘九小场所’虽小,但业态杂、人流密,安全隐患藏得深。”马仁驹说,辖区有411家“九小场所”,巡查时每一处电线排布、每一个消防器材、每一条疏散通道都会仔细查看,就怕漏掉不起眼的细节。
蹲守 织密热门打卡点“安全线”
下午2点30分,马仁驹来到江滩公园值班岗亭。“接下来有雨,涨水风险高,要加强巡查,发现有人下水要及时劝阻。”他一边提醒值班人员,一边将目光扫向数字大屏上的智慧管理系统,梁沱码头、大剧院沿线、东升门沿线、千厮门沿线的情况一览无余。
“得益于科技力量,我们可以及时掌控重点点位的动态,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刻预警,为快速处置争取宝贵时间。”马仁驹说。
监控画面显示江边有人下水。“看上去是一家三口,还有小孩,他们所处区域是一个回水湾,表面看似平静,实际上暗藏风险。”马仁驹立刻和岗亭值班人员跑到江边,将一家三口劝离。
蹲守巡查中,马仁驹还检查了岸边的应急救援点。“游泳圈得定期检查充气是否充足,安全绳要加固,晚上光线暗还得再加个警示灯。”他说,为了守住这条“安全线”,街道不仅增设了监控、警示标识和物理隔离,还加密了巡查频次。
沿江巡查工作结束,已是下午4点。马仁驹回到办公室记录下巡查情况,并制定了后续计划。
“我们是城市基层一线的‘安全哨兵’,干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把这些小事做好了,也能守护千家万户的平安。”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