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银行大楼 |
近日,重庆银行(股票代码:601963)披露,截至2025年7月31日,该行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0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21亿元,增幅17.76%,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战略目标。
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的背后,是重庆银行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坚定步伐。今年以来,重庆银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跟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及监管机构关于“数字金融”发展的政策导向,深度融入“数字重庆”建设,以“456”数字化转型体系为总牵引,优化组织架构,夯实基本能力,强化应用推广,统筹推动数字化转型驶入快车道,为该行跨越万亿规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蓝图为纲
构建数字化转型“四梁八柱”
“数字化转型不是零散的技术堆砌,而是需要一张清晰的蓝图来指引方向。”重庆银行相关负责人道出了该行转型成功的关键逻辑。2025年,重庆银行以“进度可控、推广可行、成效可感”为核心,深度铺展数字化转型蓝图,一口气推进59个研发建设项目与11个应用推广项目全面发展,让转型从“纸上规划”变为“落地实景”,在多个领域的数字化实践成为行业标杆。
其中,重庆银行“基于机器学习的可疑交易监测风控服务”成功入选人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这已是该行连续6年获此殊荣,成为首家达成这一成就的地方法人银行。“以前我们筛查可疑交易,靠人工逐一核对,不仅耗时久,还容易遗漏关键信息。”重庆银行风控部门员工回忆道。如今,借助这一创新应用,系统能自动识别交易中的异常模式,大大提升可疑交易识别效率,为客户资金安全筑起“智能防线”。
重庆银行的“产业金融‘数智’尽调服务体系”同样表现亮眼,成功入选重庆金融监管局首批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揭榜挂帅”项目。以往,银行客户经理对企业进行信贷尽调,需实地走访、翻阅大量纸质资料,完成一次尽调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现在该体系整合了企业工商、司法、征信等多维度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将尽调周期大大缩短,不仅缩短了企业融资等待时间,还为银行精准判断企业信用状况提供了数据支撑。
另外,重庆银行的“智慧信贷提升金融服务与消费项目”“以数据引擎为核心的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项目”“大模型金融知识引擎构建与跨域智能体应用项目”均在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主办的2025年“数据要素X”大赛重庆分赛中斩获奖项,且获奖数量与质量在参赛银行中排名第一,充分体现了重庆银行在统一数据管理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领域数字化创新战略的先进性、实效性和示范性。
数智赋能
驱动业务发展激活新动能
重庆银行深知,数字化转型不能停留在架构蓝图,更要充分发挥数据技术赋能优势,深入业务内核,为信贷投放、客户服务注入新动能。
为此,重庆银行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试点,构建起“重银晓AI”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同时,上线6类员工助手场景,覆盖客户服务、内控合规、风险管理、智能办公等领域,赋能客户经理和柜员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燃料”。为进一步助力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重庆银行进一步强化数据支撑能力,构建起“共享畅通、高效响应、精准直达”的管数用数新生态。截至今年上半年末,重庆银行已累计整合110多个业务系统的20余万张数据表,沉淀标准化数据宽表870余张,改善“数据不够好”问题。仅在今年上半年,就新增外部数据41项、客户标签200多个,改善“数据不够用”问题,全面赋能一线精准用数和设计差异化营销策略。另一方面,重庆银行还持续打造统一用数窗口,平均服务周期缩短14天,改善“用数不够快”问题。
2025年上半年,重庆银行贷款总额达5006.7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00.54亿元,增幅13.63%,其中数字化驱动的特色业务成为重要增长点。
在消费信贷领域,重庆银行自营数字化产品“捷e贷”成为“爆款”。该产品打通重庆市公积金直连通道,客户无需提供繁琐证明,系统可自动核验公积金缴存数据,实现“秒批秒贷”,成为拉动消费金融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重庆银行强化科技赋能,持续推进数字化系统对业务发展的支撑保障,完善投资交易系统、理财运营平台、理财分销系统和理财信评系统相关功能模块,推动理财业务管理精度与运营效率双提升。
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数字化工具让信贷投放更高效。重庆银行在贵州地区成功复制、推广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数字提单信用证业务,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走深走实;全面完成SWIFT新报文转换功能,成功投产升级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新接口推广“渝贸贷”“信保e融”等新产品、新模式,全力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协同发展。
客户为本
优化数字渠道惠及民生大众
“数字化转型不能只追求技术先进,更要让客户感受到便利和温暖。”重庆银行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将数字化技术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开辟出操作便利、体验流畅、服务友好的数字渠道经营新阵地。
围绕“亲民、惠民、利民”初心,重庆银行聚焦老年及残障群体金融服务需求,以智能技术为依托,升级手机银行“适老助残”关爱版,创新推出“贴心帮”特色服务,构建起“语音交互+视觉辅助+触觉优化”于一体的多模态交互体系,从操作便捷性和服务覆盖广度两大维度全面发力,让暖心金融服务跨越数字鸿沟,切实为特殊群体带来更有温度、更具保障的优质体验。
在服务“三农”方面,重庆银行的移动展业平台(即“巴狮展业”)成为连接农村地区的“金融桥梁”。该行将“巴狮展业”这一综合化服务平台打造成“移动的营业网点”,将开户、授信等服务延伸至偏远乡村,实现“数据多跑路,农户少跑腿”,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仅今年上半年,移动展业平台即服务“三农”客户10万人次。
数字渠道的优化带来了客户数量的显著增长。2025年上半年,重庆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新增客户数分别较年初增长约10%、20%,以转账、缴费、理财销售等高频交易为主的线上业务替代率达到96.64%。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通过数字渠道办理业务,不仅减少了网点排队时间,还能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
数字渠道的突破,也彻底重构了重庆银行的服务半径。截至2025年6月末,重庆银行下辖199家分支机构,实现了对重庆所有区县及四川、贵州、陕西“一市三省”的有效覆盖,服务触角延伸至传统网点难以触及的偏远乡村与产业园区。这种“少网点、广覆盖、高效率”的模式,为资产规模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人才为基
培育“数字铁军”解难题
数字化转型最终要靠人来实现,没有专业的人才队伍,再好的战略也难以落地。深谙其道的重庆银行,以人才培养为基石,打造统分结合、敏捷协同、专业性强的数据人才培养新机制,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撑。
重庆银行启动了数据人才专项培育工作,培养覆盖全行的数据分析师队伍,推出“客群灵活圈选”新模式,为美元潜客、爱宠人士等营销场景提供精准探数服务。这些分析师分布在各个业务部门,成为“懂业务、懂数据、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前我们做业务决策,主要靠经验,现在通过数据分析,能更精准地把握客户需求,决策也更科学。”重庆银行相关负责人说。
为确保重点项目高效落地,重庆银行构建了跨部门的敏捷协同工作机制,组建零售、数银、信用卡等5个条线服务团队、2个常态化专班、2个专项任务专班,从业务需求到技术落地实现全流程加速,助力业务敏捷创新与快速迭代,持续提升数字化创新成果转化效率。
在数字化转型的持续驱动下,重庆银行以更轻盈的姿态、更坚实的步伐成功跨越万亿目标,为重庆乃至中国西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重银经验”。重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新起点上,重庆银行将始终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提升民生福祉为追求,以守牢人民群众金融资产安全为底线,让数字引擎持续轰鸣,在服务实体经济、惠及民生福祉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进一步彰显金融国企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责任担当与能力贡献。”
赵小玲 图片由重庆银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