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新重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大会指出,积极培育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文化理念,凝聚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强大合力。形塑人文社会环境有利于打造与提升知识产权“软实力”。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国家重要中心城市,要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知识产权强市,构建覆盖“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文化传播立体矩阵,助力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际“枢纽城”和“世界创新集群”。
构建多维协同知识产权文化宣传机制。知识产权文化宣传工作涉及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要建立“政府主导+高校支撑+企业参与+社区落地”四维协同的知识产权大宣传格局,明确各主体职责,即政府规划引领、高校输出人才、企业提供案例、社区组织活动等。整合多方知识产权宣传资源,协同文化行政部门、学校、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网络,跨界融合推动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合作,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合力,推动文化宣传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搭建重庆市知识产权文化宣传云平台,集成政策发布、案例展示、课程培训、活动预约等功能,确保信息传递的一致性和权威性,形成全链条、多层次的文化辐射传播体系。
开展分众化知识产权文化宣传活动。面向社会不同群体,设计个性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传策略,构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知识产权文化传播矩阵。围绕青少年群体,开发知识产权进校园标准化课程包,联合市教委推广至全市中小学,拓宽新媒体宣传渠道,设计知识产权互动游戏、虚拟现实体验等寓教于乐的宣传素材。针对企业员工,结合企业性质,面向科技型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商标布局与品牌建设等专题培训,面向中小微企业推出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等线上微课,以及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咨询。针对企事业单位,设计知识产权“政策解读—场景嵌入—纠纷预防”的政策适配体验平台,通过跨群体对话场景的角色互换开展精准传播。针对社区居民,建立知识产权志愿者队伍,运营好社区微信公众号、业主群等线上平台进行圈层渗透,形成良性互动,从而真正实现知识产权文化在基层生根发芽。
建设区域特色知识产权文化宣传品牌。重庆主城区与各区县应结合当地特色和优势,开展知识产权协同宣传。主城区作为全市经济文化核心,依托大型活动、产业联动及科技赋能强化知识产权文化传播,打造知识产权主题轨道交通站点,分布式设置知识产权文化教育传播工作站,联动区县同步设立宣传分会场,形成流动的宣传矩阵。在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等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园区设立知识产权文化体验馆,设置创新成果社会影响展区,可视化展示本地创新成果。渝东北地区以地理标志产品和文旅资源为抓手,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和推介乡村旅游线路等。渝东南地区以少数民族文化和非遗项目为切入点,将知识产权文化注入民族文化肌理,打造“司法+非遗”的宣传双引擎。此外,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四川省搭建协同宣传机制,联合举办“川渝地区知识产权宣传周”,共同策划微视频大赛、巡回展览等文化宣传活动,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浓厚氛围,促进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双城经济圈创新发展奠定稳固基石。
拓展知识产权文化国际传播路径。知识产权文化国际传播是提升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国际合作创新的重要途径。构建“官方网站+国际社交平台+专业媒体”多元传播格局,加强重庆地方知识产权保护成就和创新发展的国际宣传。聚焦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讲好重庆知识产权故事,通过“硬规则”与“软文化”结合、官方与民间协同的方式,实现更具共情力的价值共鸣,展现“知识产权不是壁垒,而是区域协同的社会契约”的包容性理念,为全球知识产权文化传播贡献重庆智慧。实施“知识产权传播海外引智计划”,建设技术赋能、媒介融合的国际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推荐系统,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教育培训。深化国家间的知识产权交流合作,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举办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建设协同高效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提升知识产权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本文为重庆市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项目:CQIP-R-2025-1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