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扫一扫 看全文 重庆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
概览>>>
10个地区
国务院批准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10个地区,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
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时间,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
4大亮点
试点地区代表性强。本次部署的10个试点地区,2024年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基础好、牵引性强。在这些地区开展要素综合改革试点,有助于探索各类要素资源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高效配置的路径。
要素涵盖范围广。试点不仅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同时支持试点地区深化探索数据、算力、空域等新型要素配置方式和价值实现路径。
更加注重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试点结合重点产业发展、地方实际需求等,提出围绕重点项目和重点发展领域协同配置要素的具体举措和任务安排,着力提升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实现更有针对性的要素配置。
突出因地制宜。各试点实施方案结构基本一致,但在探索的重点要素领域和具体改革任务选取上,强调因地制宜、各展所长。
据新华社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在重庆等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标志重庆在加快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迈出关键一步,为打造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提供“重庆方案”。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江表示,重庆将用好国家赋予的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探索形成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增添新动力。
“这次国务院批准的10个试点地区,从布局范围看,重庆是全国唯一的省域全覆盖试点地区,其他试点地区均为省域部分城市、都市圈、城市群。”重庆工商大学副教授田庆刚认为,这个改革试点有利于发挥重庆拥有全要素交易平台的基础优势,创新完善要素产权、市场化定价、交易结算等制度体系,实现要素配置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成功获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并非易事。当前,全国各地改革浪潮汹涌澎湃,重庆何以脱颖而出?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数据要素
交易规模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成功获批这个试点,关键在于重庆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具备现实基础。”重庆社科院财政与金融研究所所长康庄表示,近年来,以数字重庆建设为牵引,重庆因地制宜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市场化交易机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2025年智博会期间,一场可信数据空间高质量数据集生态大会备受关注。“可信数据空间”是指多方共建、共享、共用、共创的数据流通新生态,就像给数据搭了“安全快递网”。重庆在这场大会上宣布,要加速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可信数据空间”,着力推动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全力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庆样板”。
会上,重庆披露了三张清单,为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按下“加速键”:
85个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清单:涵盖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计划到2027年,重庆将高水平建设400个高质量数据集。
16个可信数据空间培育清单:涵盖城市可信数据空间,计划到2027年,建成30个全国领先的可信数据空间,构建安全、有序、高效的数据流通新生态。
30个AI+综合场景清单:重庆集中打造一批“三融五跨”AI+综合场景,计划到2027年将高水平打造200个“AI+综合场景”。
发力“可信数据空间”,只是重庆激活数据市场的一个缩影。当前,重庆正依托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探索建立数据定价、数据登记、供需匹配、交易结算等全流程交易体系。
比如,重庆两江智慧城投公司在西部数据交易中心完成了总存储容量7.59TB、数据资源表157张、数据项6.6亿个、数据总数量39亿条的数据资产盘点工作,实现入表金额1585万元,成为全市首例数据要素资本化的完整流程示范案例。
同时,西部数据交易中心还携手华夏银行在重庆落地全国首笔数据资产挂钩抵押贷款,企业可以将持有的数据资产在西部数据交易中心进行全流程线上抵押登记,成功探索企业数据资产融资新路径。
此外,重庆轨道集团完成重庆轨道交通乘车二维码基础数据资产的登记程序,拿到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数据资产登记中心颁发的全国首张《数据资产登记证书》。
土地要素
打造全国品类最多的土地市场
眼下,陈泽红的屠宰场生意忙得不可开交。不过,3年前,这个屠宰场还是一片废墟。
2022年,陈泽红返回南川,准备投资兴建一座屠宰场。经过筛选,石溪镇五星村的一处废弃学校进入了他的视野。“条件都满足,但该地块不能买卖,投资兴建的屠宰场产权属于五星村集体。”陈泽红说。
转机出现在2023年3月,南川区入选了国家第二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名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国有用地一样,可以同权同价进行交易、质押贷款。当年10月在重庆农土交所,陈泽红以3.5万元每年、出租20年的方式,拍下这一地块。
南川的“土地变现”并非个案。
在巴南,重庆农土交所成功招引浙江莫干山民宿业主,促成巴南区南泉街道迎龙村入市地块以溢价率45%、单价112万元/亩出让成交。
“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生态增值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要么‘钱’找不到‘地’,要么‘地’找不到‘钱’,难以实现土地平等交换、高效匹配、双向流动。”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以数字重庆建设为牵引,数智赋能打造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
具体来看,打造数字化“土地商店”,为土地市场的交易主体、服务机构、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土地供需信息、地图找地、云上选地等服务。自2023年上线以来,累计服务26个区县,发布各类建设用地、自然资源资产项目313个、面积2.2万亩。
同时,重庆农土交所还建立“后仓”,汇集批而未供、闲置低效、拟转让或退出市场等土地信息,纳入土地“货仓”,根据项目成熟度分批“上架”展示,保证“土地商店”货源充足。
此外还搭建土地“电商”,联动全国平台,实现交易全流程线上办理,做到“竞买不跑路、交易不见面”。2023年以来,累计交易入市土地34宗251亩、交易额1.37亿元。
截至目前,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整合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成为全国交易品类最多的综合性要素资源交易市场,土地要素市场化累计交易额达到1259亿元,交易规模西部第一。
资本要素
区域性股权市场改革持续突破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复材)已跻身全球同行业前三,产品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过,这家拥有470多项境内外专利,产能规模占到全球10%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之路却走得颇为曲折。
“企业成立于1991年,专注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国际复材副总经理黄敦霞介绍,旗下有20多家控股或全资子公司,各个地方的会计准则、处理方式、法律环境都不一样,上市一再搁浅。
2017年,完成股改的国际复材开启新一轮上市准备。这一次,重庆股权服务集团加入进来,为国际复材上市提供保姆式服务,带着深交所重庆基地专家进企业“问诊”,把相关部门召集到一起现场“解题”。历经6次财报更新、3轮问询反馈,2023年底,国际复材公司登陆创业板,募集资金超过18亿元。
国际复材的成功上市,只是重庆区域性股权市场改革持续突破的冰山一角。
作为中西部首个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地区,重庆累计服务28家企业首发上市、3家企业并购上市、3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贡献上市企业数量在全国同行业领先。
具体来看,重庆区域性股权市场搭建企业转板“直通车”,助推企业上市脚步更快。比如,重庆区域性股权市场建立企业上市转板机制,在全国首批与全国股转公司签署绿色通道、公示审核监管合作备忘录,实现三四板制度型对接。
同时,重庆构筑优质企业“储水池”,孵化培育更加精准。比如,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成为全国首批、西部唯一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的“专精特新”专板运营机构,目前“专精特新”专板累计入板企业达到696家。
此外,重庆拓展企业融资“新渠道”,融资对接更加通畅。重庆区域性股权市场探索融资产品创新试点,积极推进跨境发行数字存托凭证,累计帮助企业通过各类产品融资超过1000亿元;全国首批落地私募基金综合研判会商系统试点,累计吸引110名基金管理人和89只专注行业领域投资基金入驻。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创新打造“信易融”大数据融资平台,推出“股转信易贷”“政策贷”等特色数字化产品,今年以来帮助信用良好的经营主体获得新增融资授信374亿元;创新打造数智平台“加速器”,上线运行“科创资本通”平台,引导1194家拟上市后备企业入库,资本市场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能持续提升。
解读>>>
推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据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 魏玉坤 张晓洁)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为何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国新办11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进行了分析解读。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都已实现了市场定价、自由流动,但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发育还不充分。此次综合改革试点是深入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两方面重要意义。
具体来看,一方面,围绕当前要素市场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发挥试点地区的先行先试和示范探路作用,为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改革试点为地方赋能,加强对经济发展优势地区的要素保障,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加快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路径模式
据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 魏玉坤 张晓洁)在国新办1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试点地区和有关方面,认真组织实施好改革试点工作,分类施策推进改革,及时跟踪评估试点效果,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加快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司长孔维东表示,将指导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促进土地要素有序流动与高效配置。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表示,将重点围绕“建机制、搭平台、优生态、促开放”,深入推进技术市场改革,支持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推动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技术市场体系。
国家数据局成立以来,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推动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利用。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表示,将结合数据产权等制度建设,支持有关政策、工程等优先在10个试点地区落地,及时总结经验,推动“一地创新、全国复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运东来表示,将指导试点地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劳动力和人才有序流动,更好发挥人力资源要素作用,推动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见效。
“人民银行将加大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