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如光!年轻教师这样传承教育家精神守护讲台上的那道光
第005版: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师者如光!年轻教师这样传承教育家精神
守护讲台上的那道光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9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报时论

守护讲台上的那道光

张燕

  老师,是什么样子的?

  贵州桐梓县,有一座普通农家小院。盛夏的清晨,阳光总会照进一方特别的“课堂”——没有讲台,只有一块斑驳的黑板、几张旧桌椅和一位70多岁老人洪亮的声音。多年前,重庆退休教授刘晓生来此避暑,听到孩子们“发音很不标准甚至是错误的发音”,忍不住在院坝开讲,开启了长达十余年的坝坝英语课。

  这位退休教授,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教育的真谛。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为人师者,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点亮了无数孩子的人生。

  又是一年教师节。当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那些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的身影,不禁思考: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老师意味着什么?那束照在讲台上的光又该如何守护?

  我们常常赞美老师的崇高,却忘记了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会疲惫会困惑,会有生活的烦恼职业的迷茫。当我们用“人类灵魂工程师”去定义他们时,是否也能看到光环之下,一个个具体的、需要被理解的普通人?

  真正的尊师重教,应该从理解开始。理解那些在偏远山区坚守的教师,他们不仅要克服教学资源的匮乏,还要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难题;理解那些在城市任教的教师,他们在升学压力和家长期望中艰难平衡;理解那些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他们怀揣教育理想却又面对诸多非教学事务……多一分沟通少一分误解,多一分配合少一分抱怨,孩子成长路上,家长与老师是同行人。

  真正的尊师重教,需要以行动彰显。今年2月,《重庆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规划(2024—2035年)》发布,里面有这么几句话——“按规定落实教师课后服务合理待遇、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落实社会公共服务教师优先政策”……当我们以“春蚕到死丝方尽”歌颂老师的付出时,是否也在全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免于枯竭、持续付出的环境?

  最好的教师节礼物是什么?是减少对老师工作的非必要干预,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是完善老师工作的评价机制,不再单纯以升学率论英雄;是保障老师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够安心从教;是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让教师成为有尊严的职业。

  每到夏天,桐梓县那个农家小院里,刘教授的英语课都如约而至,斑驳的黑板上,英文字母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光里,有爱,有责任,有传承,有一个国家最坚实的根基。

  值此教师节之际,让我们向所有老师致敬,不仅用鲜花和贺卡,更用真诚的尊重和切实的行动。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