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高等教育力量深耕城市之治 展现重庆之为让城市文化软实力成为新重庆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扫码关注!
第009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为重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高等教育力量
深耕城市之治 展现重庆之为
让城市文化软实力成为新重庆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扫码关注!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9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

让城市文化软实力成为新重庆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潘然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也提出,要让城市文化软实力更好成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因城市而兴,城市因文化而盛。建设现代化新重庆,必须厚积城市文化软实力,以标识性文化元素的强大凝聚力、创造力与生命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赓续城市历史文脉。城市文脉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基础要素。一是以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为逻辑起点。重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存量丰厚、形态多元,孕育出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要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赋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探索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未来产业的融合路径,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积累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二是推动城市文脉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契合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时代语境与发展诉求,通过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创新发展,对城市“文化代码”进行时代性解码与阐释,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在代际传承中逐渐内化为城市文化基因,让文脉传承突破时空壁垒,实现赓续发展。三是以弘扬城市精神为路径推动城市文脉传承。“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丰富的时代内涵。要大力弘扬重庆城市精神,依靠其力量来凝聚共识、激发动力、汇聚合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

  提升文化产业能级。文化产业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构成要素。首先,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充分发挥重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大山区大库区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优势,注重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文化旅游资源的高效活化利用,有效扩大文化旅游业的产业规模。同时,推动科技与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以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拉动文化消费需求,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推动文化旅游业引领文化产业实现整体提质升级。其次,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空间格局。持续推动文化产业功能区、产业园区、文化街区、文化商圈等多元产业空间承载高质量发展,突出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特色,促进文化产业领域合作走深走实。最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锚定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不断增强的城市文化影响力助推文化产业能级提升。以全球视野优化城市文化叙事逻辑,构建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城市文化话语体系,提升现代化新重庆文化传播效能与国际影响力。

  加强区域文化协同。区域文化协同有利于系统提升文化软实力。优化区域文化协同即以文化为纽带构建联动共生发展格局,将重庆多元区域文化从“分散的珍珠”串联为“完整的项链”,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形成倍增效应。一是以“资源协同”为根基,构建全域文化资源图谱。对重庆全域文化资源开展系统性普查梳理,明确各区域特色文化内核与核心发展优势,规避文化资源开发盲区与同质化问题。通过文物巡展、非遗传承等跨区域活动推进各区域文化资源联动,形成“历史—地域”变迁维度下的完整文化叙事体系。二是以“机制协同”为保障,破除区域行政壁垒。优化城市文化空间规划布局,依托区域联动释放发展潜能,强化跨区域整合利用,协同构建跨区域文化发展模式,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文化发展格局。通过制定区域文化协同发展规划,明确跨区域文化项目的组织规则,保障跨区域文化项目落地。三是以“功能协同”为抓手,推动文化赋能多领域发展。引导优质文化要素向区域中心合理集聚,强化区域中心的文化辐射“心脏”功能;培育区域特色文化,活化利用文化资源,实现优势转化与放大,强化其辐射“节点”功能。以辐射中心为引领,推动周边区域文化发展能级层层提升,最终实现区域文化发展的整体协同。

  深化文化惠民服务。“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是城市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核心竞争力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唯有深化文化惠民服务,切实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才能彰显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人民价值,凝聚磅礴力量。一是让市民在城市文化发展中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既要优化文化发展环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在文化发展进程中拓宽人民增收渠道;又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基层、直达群众,实现优质文化成果全民共享。二是同步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与市民文化体验层级。提升文化活动能级,持续放大品牌活动影响力,如以无人机展演等方式有效加强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推动文化软实力与人民日常生活深度融合,使抽象静态的文化资源变得具象生动,使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沉浸式地感知文化的魅力。三是激活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主体活力与内生动力。通过深化文化惠民服务,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唤醒主人翁意识,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参与文化建设与城市治理,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宏伟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磅礴伟力,推动重庆城市文化软实力全面跃升。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B240062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