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三端”协同发力 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第012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突出“三端”协同发力 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
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
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策建议

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廖彩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文旅融合发展既是旅游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抓手,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能支撑经济增长、发挥规模效应;作为民生产业,能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作为幸福产业,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获得感。其核心逻辑在于实现经济价值、社会效益与民生福祉的有机统一。重庆既是世界闻名的山水之城,也是“世界温泉之都”,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具有国际知晓度、影响力。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聚焦内涵式发展,夯实文旅支柱产业厚度。文旅产业是提振消费的重要引擎,要从硬实力筑基、软实力提质、创新力赋能三个方面发力,实现内涵式发展。一是打造带动性强的核心文旅载体。以标志性产品为抓手,升级重庆文旅供给能级,唱响“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全力建设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重要支点、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知名目的地,串联“三峡之光”特色线路和游轮经济,联动涪陵白鹤梁、忠县皇华岛、巫山小三峡等核心资源,构建长江经济带文旅标杆集群。二是加快文旅产业数智化转型。建设“数字孪生景区”,通过VR/AR技术还原老重庆街景、开发“云游红色三岩”等线上产品,实现线下实景与线上虚拟深度融合;迭代“数智文旅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捕捉游客行为偏好,动态优化线路设计、精准匹配服务供给,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三是创新推动“文旅+”跨界融合。深挖“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的文化根脉,以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为内核,打造特色文化IP,着力把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旅资产。如构建“红岩+”IP矩阵,迭代升级《重庆·1949》红色演艺,通过科技赋能和创意表达激活文旅IP的当代生命力。

  立足全方位服务,增添文旅民生产业温度。文旅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要坚持产业服务人民,在普惠性、参与感、获得感方面惠及民生。一是强化公益性文旅的普惠性供给。推动全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在社区特别是乡镇地区建设更多“文旅驿站”,提供免费Wi-Fi、休憩娱乐、旅游咨询等“一站式”便民服务,让公共文旅资源真正走进群众日常生活。二是实施文旅就业赋能计划。提供景区“文明劝导员”、夜市“秩序协管员”等灵活就业岗位,优先吸纳本地居民就业;实施旅游旺季灵活用工扶持计划,挖掘数字文创、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等领域的就业潜力,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针对性就业服务。三是推动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创新“文旅+农业”“文旅+康养”等融合模式,打造“村咖+”文旅新业态,差异化开发乡村度假综合体,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共建共享过程中感受文旅发展的民生温度。

  紧扣高品质生活,提升文旅幸福产业亮度。文旅产业既是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民生幸福产业。《“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旅游业要充分发挥为民、富民、利民、乐民的积极作用,成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幸福产业”。要聚焦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旅游供给和服务质量,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和旅游环境,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一是精准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深入研究青年、亲子、银发、境外、商旅等不同客群的文旅消费偏好,推出情侣游、亲子游、兴趣游、研学游等特色产品包,提升游客消费满足感。二是全链条升级服务细节。从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入手,注重细节优化,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如在景区内增设休息区、优化餐饮卫生标准等,提升游客的舒适度。三是构建品质保障体系。健全重庆文旅综合监管体系,制定文旅服务质量标准,覆盖景区、酒店、餐饮等各个细分领域;建立文旅行业信用评价体系,推行“红黑榜”制度,对景区、旅行社、民宿等实施动态评级,将严重违规企业纳入“失信名单”,打造更加友好的文旅消费环境,让群众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作者单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