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彪:屡建战功的骑兵团长一个小小山村何以惊艳世界“智慧之光”普照新韵重庆持续为基层减负担、增动力、办好事重庆近零碳园区生长出“制造新绿”刘树峥同志逝世50亿度“疆电”入渝背后的昼夜守护
第0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刘云彪:屡建战功的骑兵团长
一个小小山村何以惊艳世界
“智慧之光”普照新韵重庆
持续为基层减负担、增动力、办好事
重庆近零碳园区生长出“制造新绿”
刘树峥同志逝世
50亿度“疆电”入渝背后的昼夜守护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慧之光”普照新韵重庆

  (上接1版)

  该应用能通过小程序自动生成电子渣票,记录工程信息、消纳场地信息、运输信息和处罚信息,实现跨部门联动和数据共享交换。

  以某工地出渣为例,工程项目单位按渣土处置需求购买消纳场的电子渣票;渣土车司机持票运输、扫码,消纳场的物联网设备自动核验电子渣票与渣土车是否相符,在票车一致情况下入场卸渣,系统自动核算消纳款。

  电子渣票投用后,每个消纳场处置负荷率实时在线显示,如果达到50%的阈值,就需要考虑匹配新的消纳场。

  一张电子渣票,给城市治理一个顽疾画上句号。相关部门介绍,目前,全市295个工地中,电子渣票使用率已达75%。

  这只是全市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中的一个。截至2025年6月,全市已发布25批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开放清单,累计开放场景超100个。

  根据市城治委《重庆市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行动计划(2025—2027年)》,到2027年,AI关键核心技术将在城市治理中得以全面应用,开发完成100个以上智能体,累计打造不少于60个具有创新性和可复制性的典型应用场景。

  建设智慧交通

  中心城区“大综合一体化”加速推进

  交通拥堵也是超大城市治理的难点。截至2024年10月底,重庆已有机动车951万辆,中心城区有274万辆。通过数字赋能、建设智慧交通,城市拥堵正在得到有效治理。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从去年10月以来,我市“黄金周”出行不再像往年那样拥堵。实际上,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正在发挥重要作用。记者日前在市公安局交巡警指挥中心大厅见证了这一应用的高效精准。

  上午7时,G50沪渝高速黑石子互通往铁山坪隧道方向开始出现拥堵,该应用发出预警,指挥中心负责人当即发出指令,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预警发出后,系统自动联系相关支队,现场民警指挥车辆通过应急车道通行,临时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同时,自动调配附近信号灯的配时,增加了前往黑石子互通的红灯时间,将车流分散在了周边道路上,减轻了高速路口压力。系统还联动百度、高德等导航软件,向正在导航经过该路段的市民推荐避堵路线。

  “以前需要民警到现场用眼睛看,现在通过大数据就可精准管控。”指挥中心负责人介绍,得益于该应用的运行,最近几个“黄金周”,车辆通行速度提升了5.4%,基本没有发生长时间长距离的拥堵。

  按照全市关于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中心城区将成为这场改革的探路先锋,目前已有一批标志性成果。除交通缓堵促畅外,还包括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数字管网孪生应用、共享电单车监管一件事应用、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等。

  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例,这项改革起因于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通过赋权基层,破解执法低效能问题,通过数字赋能,降低涉企检查频次20%以上,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十大创新案例。

  另外,我市还率先在全国实现“执法码”和“企业码”两码互核。执法人员凡是要进入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必须主动出示“执法码”,企业通过扫描“执法码”,可了解检查机关、检查人员、检查内容和相关的对检查行为投诉举报的渠道。同时,执法人员还必须扫描企业的“企业码”,获取企业的基本信息和历史执法数据,实现企业情况“一码掌握”、检查内容“一码明晰”、重复检查“一码预警”,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随着智慧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治理密码不断解锁,重庆这座超大城市的智慧底色更加凸显,数字基因更为强大。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