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矿山公园:“生态伤疤”蝶变打卡地早年条件有限开会还要自带小板凳无人机遥控器是奔赴宇宙的“钥匙”24家法院在万州达成“十项共识”解锁“韧性重庆”的治理密码江南立交改造二期进展顺利重庆原创《归来红菱艳》传递不屈精神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渝北矿山公园:“生态伤疤”蝶变打卡地
早年条件有限开会还要自带小板凳
无人机遥控器是奔赴宇宙的“钥匙”
24家法院在万州达成“十项共识”
解锁“韧性重庆”的治理密码
江南立交改造二期进展顺利
重庆原创《归来红菱艳》传递不屈精神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2025中国航空航天科普大会
国家火箭专家龙乐豪与青少年共话艰苦创业——
早年条件有限开会还要自带小板凳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夏元 见习记者 董存春

  8月15日,在2025中国航空航天科普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运载火箭与航天工程技术专家龙乐豪,作《中国火箭与航天》主题报告,从运载火箭概述、长征火箭发展历程与成就、我国航天重大工程与展望等多个维度,为现场青少年解读“航天精神”。

  在演讲环节,龙乐豪分享了数张老照片,令人动容。

  其中一张拍摄于1982年3月,是“长征三号”火箭发射场合练的场景。照片中龙乐豪与同事们聚在一起讨论技术研发,背后是一张陈旧的板床,“那时我们睡的是钢架结构板床,大家所在的这个房间,既是办公室也是卧室。”

  另一张照片拍摄于1984年4月,是“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发射前试验团队的合影。

  “那时条件有限,我们开会多在野外,经常要自带小板凳。”龙乐豪指着老照片说,一代代航天人用行动诠释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胜利的“法宝”——“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

  演讲中,龙乐豪寄语青少年,要树立崇高理想,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栋梁;坚持勤奋学习,铭记“遥望深空、探寻未来、脚踏实地、创新发展”。

  “一定要加强锻炼,健康体魄是成就事业的首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身、心、脑’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他再三叮嘱。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