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玄天湖山水相映 |
 |
山溪三美小流域山地农业示范区 |
 |
大美酉水河 |
 |
金佛山水库迁建后,南川头渡镇小学交付使用 摄/杨常柱 |
7月,山溪三美、胜天湖、金花、兴隆坳、排山、杨柳塘等6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集中签约,以2.34亿元交易金额撬动6.1亿元绿色金融信贷,创下中西部地区单批次生态产品交易数量最多、类型最全、金额最大的纪录。这一成果,标志着重庆水利系统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从生态治理向价值变现的实践中探出了新路径。
近年来,重庆水利系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江河安澜到湖清岸绿,从水利粮丰到生态惠民,水利事业谱写出人水和谐的动人乐章。
制度创新破难题
激活水土保持绿色动能
在綦江区的山溪三美小流域,绵延的青山与蜿蜒的溪流交织成一幅动态的生态画卷。这里曾饱受水土流失的困扰,如今却以1.38亿元的交易金额,创下中西部地区最大单笔生态产品转化纪录,成为重庆生态治理制度创新的生动缩影。
生态治理如何创新破局?面对生态产品“培育难、界定难、交易难”的瓶颈,重庆市水利局以系统化制度设计破局,构建起“政府培育—转化激励—多元再投入”的循环机制。
以制度建设作保障,出台《重庆市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具体措施》和《关于全面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加快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明确“小流域+”的模式,将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生态自然资源融入产业综合体规划,通过专班推进机制,形成涵盖近远期目标、建设任务、部门分工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三维政策矩阵。
以系统思维强谋划,对全市4208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开展全面评价,根据区域功能定位、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建立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方案,根据实施规划,按照总结认定一批、提升达标一批、培育创建一批的实施路径,建立储备项目160个,预估生态产品价值超80亿元。
机制创新进一步打通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堵点”。市水利局建立“专班推进+制度保障+部门协同”全套工作链,规范价值核算、评估、交易全流程。在山溪三美小流域的转化中,当地政府通过实地踏勘、市场调查和数据查阅,统一核算生态价值;中期委托第三方评估,明确交易参考价;后期依托专业平台公开竞价,保证交易透明高效完成。
为盘活生态资产,各地推动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形成的生态资源、功能服务和价值收益等作为抵押,以绿色金融信贷方式获取融资,用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乡村特色农产品、旅游康养、乡村经济振兴等方面,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人文价值赋能,盘活蕴藏在水土保持治理中的“绿色宝藏”,有效助力生态保护和区域共富。
本轮交易中,城口县排山小流域、綦江区“山溪三美”小流域、武隆区杨柳塘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撬动绿色金融信贷2.3亿元、2.1亿元、1.7亿元,既用于辖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旅游发展,亦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系统治理促融合
打造幸福河湖黄金水岸
酉阳县的酉水河,碧波荡漾,倒映着两岸葱郁的茶山与古朴的水文化长廊。这里曾是一条普通的流域,如今却转变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000万元,成为幸福河湖建设的“黄金水岸”。依托酉水河优质水资源、丰富水文化,酉阳将酉水河幸福河湖建设与酉水河流域生态康养、乡村振兴等建设需求相结合,统筹实施防洪工程,开展清漂保洁,建设水文化长廊、临水码头,挖掘传承乡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培育壮大特色农产业,带动产业转型与升级。
重庆以河湖水系为治理脉络,创新推出了幸福河湖“百千行动”。聚焦“河湖安澜、生态健康、亲水宜居、智慧赋能、文韵深厚、绿色富民、群众满意”7个方面,积极探索山区库区和超大城市河湖现代化融合治理新路径,计划到2027年建成100条、2035年建成1000条。实现“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目标,成为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通过迭代升级河湖长履职体系,推行“党建+河长制”“河长+警长”等民众官方协同机制,重庆将河湖治理从“单一管控”转向“多元共治”,成功建立市级统建的“智慧河长”平台,电子化、矢量化全市河流水库220类重点数据,落图排污口、取水口等5类河湖风险信息1.5万条,整合前端感知资源设施16类1.1万余个,实现问题智能预警、处置协同闭环。
这一系列举措已初见成效,临江河、桃花溪(长寿区)建成全国幸福河湖,临江河、淮远河幸福河湖建设经验入选全国首批24个幸福河湖建设典型案例,建成并公开发布首批16条市级幸福河湖,是西部首个公开发布省市级幸福河湖的省份。预计到2025年底累计建成50条、2027年累计建成100条以上幸福河湖。
市水利局还着力探索河湖资源+绿色产业融合发展路径。通过建设幸福河湖,因地制宜开发“河湖+”经济融合产业项目,打造以河湖水系为依托的绿色产业链、生态农业带、优质服务业体系,加快形成绿色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
例如忠县以阿金河为依托,实施“河长制+产业”幸福河湖建设模式,推进河湖资源与柑橘产业融合发展;铜梁区淮远河以水为带,串联玄天秀水生态画廊、荷和原乡等30余个景观,发展花卉苗木、精品水产超4万亩;开州区汉丰湖打造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集体育竞技、旅游度假于一体。
项目带动强振兴
绘就水利工程共富图景
南川区头渡镇,金佛山水库的“高峡平湖”如一面巨镜,倒映着连绵群山。这里曾是移民安置点,如今却变成“178环山趣驾”品牌的核心,民宿农家乐星罗棋布,露营基地人声鼎沸。
头渡镇的变化,源自金佛山水利工程。该工程作为全国172项重点工程之一,库容1.01亿立方米,年均供水8700万立方米,不仅是灌溉命脉,更成为城乡融合的振兴支点。
在工程推进中,南川区创新施策,实现移民安置与区域发展双赢。通过“五个结合”举措,高标准编制金山湖旅游度假区规划,将头渡集镇迁建定位为冰雪旅游小镇;升级复建公路为二级标准,联动高速公路互通建设,构建内联外畅交通网;融资12.63亿元保障征迁,整治周边1150亩土地平衡资金;为移民配套门面房,引导70余户发展餐饮、民宿等产业;融合移民后扶与乡村振兴政策,培育方竹笋等特色产业,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现在的头渡新集镇不仅环境优美、管理智能,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这里不仅有方竹笋、晚熟李、中药材、中蜂蜂蜜四大特色农产品,还有徒步、溪降、飞拉达、滑翔伞等运动项目,是178环线重要的山地户外运动首选地、农旅融合发展特色镇。
近年来,头渡镇依托天然优势,以建设“178”环线为契机,结合美丽宜居示范乡镇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推动山地户外运动与避暑康养深度结合,成功擦亮“178”环线金字招牌,提升集镇游客承载能力。
目前,头渡镇拥有民宿农家乐86家、餐饮店40家、露营基地18个,游玩项目丰富,可为游客提供宜进宜出、宜玩宜住的环境。特别是随着“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品牌的火爆出圈,头渡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该镇还先后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能源汽车挑战赛、金佛山采笋节、金佛山178环线第二届航空运动邀请赛暨飞拉达户外挑战赛等系列赛事和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据统计2024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预计2025年将达到100万人次。
重庆水利系统的生动实践,无不印证着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绿色动能”让山溪三美变“金山银山”,让幸福河湖“黄金水岸”的碧水变为生财源头,让水利工程的“共富图景”化库区为乐土,点点滴滴聚成江河湖海,馈赠幸福长留绿水青山。“两山”理念正以鲜活的方式融入重庆百姓生活,让江河湖泊的生态红利持续转化为幸福之源、民生福祉。
彭光瑞 雷静桐 图片除署名外由重庆市水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