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彭水县总工会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苗乡工荟”大思政课宣讲比赛上,来自彭水中学的英语教师张维凤宣讲的《耕文化沃土 育跨文化之禾:双语教育赋能苗乡“工萃”传承》让现场的观众听得很入神,英语版彭水民歌“娇阿依”在这里唱响,彭水美食“都卷子”“鸡豆花”有了英语名字。张维凤说:“作为苗乡英语教师,当以匠心躬耕文化沃土,架设跨文化沟通之桥,让世界听见苗乡故事,让文化在传承中焕新。”
在彭水中学的校园里,时常有英语版的彭水民歌《娇阿依》在这里唱响。《娇阿依》这首具有苗乡代表性的民歌,是英语组的老师申报的市级研究课题,通过深挖地方文化精髓,开发的特色校本课。
“守护、传承、创新文化根脉,才能让苗乡文化走向世界”,彭水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张维凤带领英语组团队承接了苗乡文化课题研究,利用课余时间走遍了整个彭水,全面了解彭水民歌、美食和美景,经过8年地不断努力,编写了双语(汉语和英语)教材,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升级,又编写了《舌尖上的彭水》与《苗绣》辅助教材,并获批市级精品选修课,彭水中学也因此获授“巴渝文化选修课实验校”。张维凤表示:“除了在课堂上传唱英语版的民歌外,还通过开展课外拓展体验,像摩围山徒步、‘踩花山’歌舞表演、水上运动大赛外事志愿服务等,让学生更主动创新传播。”与此同时,师生们共同撰写英文信件阐释“踩花山”文化、创编传统文化试卷、制作双语非遗微视频,用世界语言解码苗乡基因、讲述苗乡故事。
彭水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彭水以“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的美誉著称。郁江与乌江交汇处宛如“朝天门”,阿依河碧潭、七里塘竹筏引人入胜,摩围山森林公园是天然氧吧;古朴吊脚楼凝结苗家智慧,竹板桥古法造纸被誉为“大山里的蔡伦部落”,苗绣、剪纸、银饰是闪耀的指尖瑰宝;“鸡豆花”“晶丝苕粉”“都卷子”“郁山三香”“擀酥饼”等美食,是祖辈汗水窖藏的劳动史诗;高亢的“娇阿依”、奔放的“踩花山”,奏响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交响乐章。
未来,彭水县总工会将继续深化“苗乡工荟”大思政品牌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建功新时代。
张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