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山城,热浪与书香交织。当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落下帷幕,展会的故事渐渐沉淀,但那些被书香点燃的热爱,却以更持久的方式,在城市的脉络中悄然生长。
书博会的意义,或许并不仅仅在于四天的集中展览,而在于让阅读成为一座城市的呼吸,让文化成为一座城市的符号。夜晚,5000架无人机绘出书卷,光影交织的瞬间震撼人心;新华书店里,孩子们在“小小书评”活动中写下稚嫩真诚的文字……这一切,仿佛在提醒你我:重庆,这座人文之城的仪式感,可以如此恢宏,也可以如此日常。
文化的涟漪,在巴渝大地荡涤开来。就在本月,重庆先后举办了电影节、书博会。光影的艺术、阅读的美好,感染着每一个人。以光影为介,城市的万种风情被定格、被记忆;以展会为媒,阅读从单向接收变为双向对话。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承接文化的盛会,彰显城市的气质。
电影节之际,无数从业者来到重庆,既看城市之美,也观产业之链;此次书博会,阿来、苏童、邱兵等文化名家来到山城,读者得以近距离接触文字背后的灵魂……文化落地的根,往往就扎在这些细小的互动之中。当大会落下帷幕,这些文化的碰撞仍在继续:电影从业者不仅看好“8D魔幻”,更深挖“人文富矿”;读者与作者的灵魂仍在山城书店里不期而遇——阅读成为一种集体习惯,文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此刻,虽然电影节、书博会等盛宴告一段落,但文化故事已开启新的篇章。
书香如风,文化无声,拂过山城,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寸土寸金的深圳,把城市最黄金的地段献给“图书馆们”,24小时书吧更成为夜归人的精神驿站;长沙,这座“爱阅之城”,累计发放资金2800万元扶持近百家实体书店,只为进一步织密“长沙阅读地图”;济南,这座人文古城,则在第31届书博会上,以8.6亿元交易额和80万人次参观量,证明一座城与阅读的双向奔赴可以多么热烈……
不同的城市,相同的追求——让文化超越展会的边界,进入每个人的生活,塑造一座城的气质。当盛会落幕,当书商离场,真正的变化才刚刚开始。文化的种子,早已随着电影节、书博会的风飘散开去:它可能是一个孩子爱上的第一本科普书,可能是一位老人在旧书中找回的青春记忆,也可能是年轻人在电影中找到的那句人生台词。
展会结束,但文化的故事永不落幕。在重庆,在深圳,在长沙,在济南……在无数个被文化浸润的城市里,阅读的种子正在沐浴阳光、茁壮成长。当一座城市以书为荣,当一代人以文为美,改变的何止是个体——一座城的底色也变得愈加厚重。
书展有尽时,但一座城因阅读而散发的芬芳,因文化积淀而拥有的气度,必将历久弥新、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