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自我革命,必须固本培元、增强党性。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没有坚强的党性作为根基,作风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就无从谈起,推进自我革命必须将增强党性的要求落到实处。
固信念之本,以思想伟力铸就自我革命之魂。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本”即立党之本、信仰之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固本,就是要为自我革命锻造坚不可摧的精神内核和思想自觉。要以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解决思想根子问题,要聚焦坚定理想信念这一首要任务,补足精神上的“钙”。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就是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刀刃向内的勇气,为自我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要以党史学习校准价值航向。党的百余年历史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历史。准确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持续校准“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走什么样的路”的航标,有利于防止在复杂局面中迷失方向。以正确的党史观强化党史学习教育,要将全面的历史认知、坚定的历史自信转化为推进自我革命、把握历史主动、开创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动能。要以绝对忠诚淬炼政治品格。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核心在于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格,也是检验党性是否坚强的第一标准。政治忠诚一旦出现杂质,理想信念就会偏移,自我革命就可能沦为口号,必须将对党绝对忠诚融入血脉、铸入灵魂,以最纯粹的党性确保自我革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培作风之元,以优良作风涵养自我革命之力。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元”即活力之源、形象之基,培元,关键在锤炼优良作风,涵养清风正气。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要以人民立场为根本。党性说到底是立场问题。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站在党和人民“公”的立场,党性必然强;站在个人“私”的立场,杂念必然多。坚持人民立场,最关键的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以斗争精神为武器。当今世界变乱交织,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正处于关键节点。当前,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继承和发扬斗争精神,就是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迎难而上、动真碰硬、攻坚克难、善作善成。要以纪律规矩为遵循。“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纪律松弛、规矩不彰就会导致作风涣散、腐败滋生,严重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才能使铁的纪律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建长效之制,以制度基石保障自我革命之行。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推进自我革命增强党性要在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上下功夫,推进“常抓”与“抓长”相结合,确保自我革命常态化、长效化。要健全党员教育培训体系。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要求,打造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基础保障体系,完善场地、队伍、课程等要素,推动党员教育高效开展;构建理论实践体系,坚持“因人而宜、因岗而宜”原则,分类打造网络课堂,推动党员教育培训精准化;构建学用转化体系,坚持把党员教育的成效体现在作用发挥上,确保党员教育见行见效。要完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在“红脸”“出汗”中做实“政治体检”、清扫“思想灰尘”,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成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体系。强化执纪问责的刚性约束,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精准用好问责利器,发挥“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党内法规震慑效果,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常态。要发挥“关键少数”表率作用。推动各级党员干部自觉担当,以身作则、带头示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主动走出“舒适圈”、多接“烫手山芋”、多当“热锅蚂蚁”,在矛盾风险突出、改革任务繁重的工作一线锤炼党性。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本文为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思政专项:22SKSZ03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