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博物馆暑假“玩”出新花样专项招生计划圆满完成普通本科批已投档11万余份雪域雄鹰培育计划启动昌都学生来渝开展研学活动书博会观展攻略来了这个承诺,他坚守了11年
第005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博物馆暑假“玩”出新花样
专项招生计划圆满完成普通本科批已投档11万余份
雪域雄鹰培育计划启动昌都学生来渝开展研学活动
书博会观展攻略来了
这个承诺,他坚守了11年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7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中国行
教孩子修复恐龙化石 带孩子观展再实地打卡
重庆博物馆暑假“玩”出新花样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晟 实习生 胡思佳

  重庆自然博物馆,孩子们在化石修复师的指导下组装“恐龙化石骨架”。(受访单位供图)

  7月15日起至8月31日,我市部分博物馆延长每日开放时间至下午6点,以满足家长有更多时间带孩子参观博物馆。

  时间延长只是硬举措,如何让孩子在博物馆里学到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成为这个暑假中重庆各个博物馆所面临的新课题。

  在前辈们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修复他们曾修复过的恐龙化石、跟着博物馆讲解员从博物馆出发探索重庆的不同维度……重庆博物馆创新推出了独具城市特色的研学活动,引领孩子们畅游山城的历史文化长河。

  面对繁荣发展的博物馆研学,重庆市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程武彦认为,博物馆研学既区别于学校教育,又区别于旅行社的旅游产品,它更像是一个转化器,把博物馆的专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需要的研学产品,这就是博物馆研学的独特魅力所在。

  面对暑期研学大市场,重庆各家博物馆推出了哪些产品?连日来,记者进行了探访。

  重庆自然博物馆:

  推出“亲手修恐龙化石”活动

  作为重庆自然博物馆的老牌研学产品,这个暑假的周末都增加了夜场活动,邀请孩子们感受“博物馆奇妙夜”。

  老牌产品如何创新,该馆瞄准了最受孩子们喜爱的恐龙化石。

  这个7月,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化石修复师的带领下,走进博物馆的孩子们可以用重庆出土的著名恐龙化石为蓝本,亲手还原每块骨骼的原始形态。

  教室里,一双双小手再次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对话:亲手组装了中国人发现的第一只恐龙——许氏禄丰龙的化石模型。

  活动将“中华第一龙——许氏禄丰龙”的化石模型,打包为科学盲盒的形式,孩子们屏息凝神挑选一盒,亲手拆开神秘的科学盲盒——每张牛皮纸里随机装着许氏禄丰龙椎体的骨骼组件,体验实际科研的不确定性。

  只见孩子们与博物馆专业老师通力合作,将一块块化石精准拼接,重现许氏禄丰龙的雄伟姿态。当最后一块化石模型安装完成时,在小手与大手的默契配合中,一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华第一龙”仿佛重获新生。

  重庆自然博物馆今年暑假新推出的“亲手修恐龙化石”研学活动,刚一上架就供不应求。

  为啥花大力气让孩子们在专业修复师的带领下学习化石修复?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高碧春说:“我们希望通过活动促进年轻一代了解古生物学知识,让抗战时期科学家们‘在烽火中坚守真理’的精神薪火相传。”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讲解员化身导游带孩子游山城

  7月15日开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带头延长开放时间,将闭馆时间从开放日的每天下午5点延长至下午6点。

  时间延长了,如何丰富孩子们的博物馆体验呢?

  带着孩子们看完博物馆再去实地走一走,成了这个暑假三峡博物馆的新招。24小时玩转山城三重奏——穿越历史、征服魔幻、玩转水陆空正式启幕。

  博物馆定制的旅游线路有啥不同?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公众教育与服务部主任邱晓玲说,这三条一日游路线,就像三把钥匙,带领博物馆观众们体验不一样的重庆。

  其中,“红色历史”解锁英雄城市的峥嵘记忆,“特种兵暴走”则挑战山城肌理的时空错位,而“水陆空”用多元视角重新定义重庆的打开方式。

  在这些一日游中,博物馆的专业讲解员化身导游,不仅带着孩子们打卡与线路相关的博物馆,还用严谨的历史文化知识讲述这座山水之城的故事。

  这只是三峡博物馆推出的特色研学活动中的一项。在这个暑假,该馆还推出了“少年读巴渝大型互动体验式文博研学营”。

  邱晓玲说,这是专注于6至15岁青少年的沉浸式文化研学活动,活动中孩子们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感悟文化,在历史、自然、民俗的探索中培养文化自信与实践能力。

  当孩子亲手触摸千年古城墙的砖石,在吊脚楼群中聆听川江号子的回响,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刻进记忆的鲜活体验——这正是“少年读巴渝”研学的意义。

  规范博物馆研学活动:

  各大馆正努力交出创新答卷

  博物馆亲自下场研究独具城市特色的研学活动,背后是社会对博物馆研学的更高希冀。

  早在今年初,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就对外发布《关于规范优化讲解服务工作的通知》,不再对博物馆研学活动“一放了之”,并明确要求:

  “确因工作需要在馆内开展研学活动的单位,须从事社会教育活动3年(含)以上,且是行业信誉良好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获准入馆讲解或研学的馆外相关单位人员,须提前在三峡博物馆公众号上预约入馆,活动当日凭本人导游证或教师资格证、审核通过证明等相关材料,到三峡博物馆前台处换取讲解、研学旗帜。”

  为啥要对社会研学设立门槛?

  程武彦说,规范博物馆研学旅游是必要的,这主要是基于博物馆的3个属性:一是政治属性,博物馆要向观众传播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二是教育属性,博物馆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三是公益属性,博物馆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这个暑假,正是重庆各大博物馆对社会研学活动设立“准入门槛”后迎来的第一个长假期。

  压力集中到了博物馆身上。程武彦说:“我们欣喜地看到,面对挑战,重庆各大博物馆正在努力交出创新答卷,相信这个暑假一定会有更多让观众满意的博物馆研学活动陆续与大家见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