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不能让群众受到鬼子伤害重庆助力陆海新通道建设跑出“加速度”千亩花海带动农旅融合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召开政务简报重庆131个劳务品牌带动270万人就业王猛同志逝世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决不能让群众受到鬼子伤害
重庆助力陆海新通道建设跑出“加速度”
千亩花海带动农旅融合
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政务简报
重庆131个劳务品牌带动270万人就业
王猛同志逝世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7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131个劳务品牌带动270万人就业

  (上接1版)

  从凭经验到靠标准

  构建全周期培育体系

  劳务品牌不是新鲜事物,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有的劳务品牌红极一时,有的却销声匿迹。“多数是没跟上时代转型步伐。”相关人士分析,早期劳务品牌多扎根于乡土,对技术要求不高。随着机械化智能化发展,不少行业对人工需求减少,原有的品牌不升级就会被淘汰。

  如何让劳务品牌从“数量多”转变成“质量优”,让从业者从“低收入”转变成“高收入”?重庆给出的答案是:产业协同+标准先行。

  “先得把符合市场需求、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挖掘出来,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孙元忠说,市场导向是关键。比如家政护工全国缺口达3700万个,“巴渝大嫂”一推出就供不应求;“重庆火锅师傅”立足本地饮食文化,一亮相就成了香饽饽。

  近年来,重庆精准发力,实施劳务品牌发现培育、发展提升、壮大升级三大行动,结合鲁渝协作、川渝合作和市内“一区两群”产业布局,定向培育品牌,让劳务输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解决了“有没有”,还要攻克“好不好”。“全国都没有现成的劳务品牌标准,我们就自己摸索。”孙元忠介绍,市农业农村委会同市人社局等多部门出台了《乡村振兴劳务品牌人员评价规范》7个地方标准。这也是全国首批劳务品牌标准,填补了业内空白。

  “重庆人从小就吃火锅,但一个好的火锅师傅到底需要些啥技能?以前没说法。”培训师曾红说,如今“重庆火锅师傅”标准明确规定,火锅师傅得会做底料、汤料、酱料、蘸料,能处理食材、预制菜品,还得懂餐饮管理,“标准一出来,培训就有了方向,雇主选人就有了依据,学员收入自然涨。”

  在此基础上,我市构建起“标准+培训+认证+维权”全周期培育体系,67所基地校提供标准化培训。截至去年底,在重庆火锅师傅、巴渝建工、巫溪烤鱼工等16场培训认证中,共有665人通过考核,就业率超95%。

  “学有标准、干有规范、权益有保障,这才是品牌的底气。”曾红说。

  从单一就业到链式发展

  “劳务+”升级蝶变

  一套“组合拳”下来,重庆劳务品牌迎来提质升级的丰收季。

  “自去年春节以来,我们已经送了500余位‘巴渝大嫂’到北京务工,工资从6000多元到2万元不等。”重庆巴渝子弟劳务集团董事长王江亮底气十足,“巴渝大嫂”已被评为全国最受关注劳务品牌和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其带动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重庆市秀山县,“武陵山缝纫工”牵手湖北恩施、贵州沿河等30多家机构组建品牌联盟,5万多人靠这张“名片”找到了工作。

  在合川清平镇,玻璃制作技艺衍生出庞大的玻璃产业,带动7.6万余人成为“山城玻璃工”,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人数超21万人次,形成了庞大的产业生态圈。

  ……

  一组数据,见证着重庆劳务品牌的强大能量:全市劳务品牌产业链年经济效益约1700亿元,上下游全产业链从业规模达270万人,年均增速15.3%,年人均收入是普通农民工的2.3倍。

  “劳务品牌是市场拼出来的,经得起风浪,再加上政府扶持,才能有如今的特色和影响力。”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安小风认为,未来劳务品牌要靠龙头企业带动,聚集上下游产业,让品牌效益更大;深化区域协作,让更多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

  接下来,重庆将持续推进劳务品牌提质工程,紧扣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结合东西部协作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培训+创业+就业”全链条模式,培育“巴渝智工”等新质生产力品牌,升级乡村振兴劳务品牌,推动传统劳务协作向“劳务+技能+品牌+创业”四轮驱动转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