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月22日,第七届西洽会展会上,哮天智能机器狗引发广泛关注。这是我国首款消费级高动态小型智能四足机器人。(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
能跑能跳还会卖萌的哮天智能机器狗、可助昏迷患者训练肌肉的机器人……日前,第四届“智博杯”中国(重庆)工业设计大赛落幕,3278件创意参赛作品令人目不暇接。
四届大赛,四年积淀,“智博杯”大赛已成为国内外设计者们拓展技艺、逐梦精彩的大平台、好舞台。
创意满满
众多作品“钱景”看好
现代工业与创新设计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巴渝文化元素融入工业设计将催生出哪些独特场景?
第四届“智博杯”中国(重庆)工业设计大赛终评会专家组组长谢飞,用8个字评价参赛作品:灵感多多,创意满满。
“来,握握手。”接到指令,一款智能机器狗随即伸出一只前爪让人握住,憨态十足。
恒之未来(重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重庆拓扑空间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创作的这个“哮天智能机器狗”,是此次大赛最吸引眼球的作品之一,拿下了赛事一等奖。
大赛终审评委,山东大学教授、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负责人王震亚认为,“哮天机器狗”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之处在于将冰冷的机械构造通过设计语言转化为有温度的情感载体,让科技与人文相拥。
事实上,这款“哮天智能机器狗”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曾“大出风头”,火爆出圈。目前这一极具市场“钱景”的作品,已快速落地转化,正式在海外开启预售。
同“哮天智能机器狗”一样获得了“智博杯”大赛一等奖的,还有知名车企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生产的“阿维塔07”,以及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的“人机联合月面移动工作站”等。
其中“阿维塔07”作为“重庆造”网智化新能源汽车代表作,市场化程度更高,经济社会效益良好。
“品牌好设计、好创意的价值,最直接的体现是改善了人们生活。”大赛主办方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有众多设计作品借助“智博杯”大赛的孵化功能,打通了与国内外市场的链接,实现“落地生金”。
生态构建
重庆以赛聚才育企强产
对于参赛者来说,“智博杯”赛事就像灯塔,既照亮了前进方向,又给设计行业带来光芒。
对于参赛团队而言,参加“智博杯”赛事则是“秀肌肉、展实力”的好时机。
近年来,设计行业头部企业频频布局重庆,各类科研机构纷纷落户,智能汽车、机器人等产业日趋完善,让重庆工业设计有了更多、更强的着力点。
市经济信息委表示,近年来我市“全球设计之都”建设加速推进,通过“以赛聚才、以赛育企、以赛强产”的生态构建,让重庆设计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氛围、新气象。
据了解,在举办“智博杯”赛事之余,重庆每年还通过举办巴绣(巫溪嫁花)创意设计大赛、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巴渝工匠”杯重庆市工业设计职业技能竞赛等赛事,培育发掘一批设计人才,增加企业创新力,增强产业动力源,推动设计发展氛围愈发浓厚。
创新驱动
促产业数智化转型
此次“智博杯”大赛中,作品数智化更加明显,成为一大特点。
“可以说,大数据智能化浪潮为我市工业设计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绝佳契机。”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指引下,我市正通过推动工业设计与产业融合发展,多措并举推动经济不断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比如,在今年我市“全球设计之都”工业设计新品发布会上,阿维塔、宗申、珞科达等企业接连展示了一系列设计创新产品。
据统计,去年全市工业设计带动规上工业新产品销售额近7000亿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西部省区市首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设计费用占研发投入比重达60%,大量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设计创新活动,设计驱动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特别是近两年,重庆与新加坡、韩国等设计组织机构展开深度合作,重庆设计之都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凭借“全球设计之都”的设计实力和影响力,正不断链接全球创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