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获奖影片的陆续揭晓,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正式落下帷幕。5000平方米的永川科技片场,见证着为期5天的电影节,也向国内外电影从业者,传递着重庆的光影魅力。
电影节虽然结束,但一座城市全新的光影之路却刚刚开启。通过这次国际性电影节,人们看到了重庆在电影产业上的探索与创新,也让人对重庆打造西部科技影视产业创新高地,充满了期待。
每个大城市都有自己的气质,也都有自己的光影形象。重庆,在影视作品中的出镜频率那么高,并非偶然。重庆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份,这种独特,恰与影视作品的追求相契合。正因如此,重庆每年都吸引许多剧组来取景、摄制。敏锐捕捉到影视剧蕴藏的机遇,重庆发现了影视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不仅仅满足于“有人来”,更将决心投向了把剧组们“留下来”。
挖掘潜能,离不开统筹谋划。为此,重庆瞄准影视产业痛点,聚焦影视产业上下游和软硬件,产业、企业、人才、服务四箭齐发:一边大力培养链主企业带动全产业发展,一边继续打牢数字产业基础延展产业链,一边迭代教育培养机制输送优质影视专业人才,一边以用数字化应用“一站式影视拍摄服务平台”提供更周到的服务。这些举措,打动了许多影视公司与剧组,让过去的“拍重庆”变成如今的“重庆拍”。
抢抓机遇,考验着精准研判。当下的中国影视产业,大制作是少数,更多的影视项目都是投资亿元以下的中小项目,一些项目对外景的需求并不多。重庆发力科技影视产业,对许多中小影视项目而言无异“雪中送炭”。极有特色的“一站式”影视服务,能有效降低影视剧成本。正如永川科技片场运营商卢琪所说,在科技片场,一部电影可以全程在棚内完成,无须频繁转场,相比传统拍摄模式,成本可降低30%~40%,可以节约近60%拍摄的时间。除此之外,重庆再进一步,从企业落户、影视制作到剧本转化、票房表现等,以“百万元”为单位提供扶持奖励。这种行动与魄力,向更多影视行业从业者释放明确信号:选重庆,选对了。
发展的后劲,要用货真价实的成果和真金白银的政策来支撑。今天的重庆,“影视家底”越积越厚:全国最大的3000平方米虚拟拍摄棚,亚洲最大LED虚拟拍摄系统,数百家数字文创企业,储备影视表演人才1.5万人……电影节期间,重庆发布了《重庆市支持科技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激励政策》,该政策事无巨细,将产业平台建设、票房表现等影视全产业链条,都纳入激励范畴,进行真金白银的分档奖励。一系列政策支持与资金激励,既让“拿着剧本来,带着成片走”成为可能,也让更多影视从业者认定:选重庆,不会错。
电影节是一扇窗,它向世界展示重庆的魅力;永川科技片场也是一扇窗,它向世界展示中国电影工业的“智造”实力。当影视产业在重庆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当全球影视从业者与重庆双向奔赴,重庆的光影之梦就会走进现实,更精彩的城市未来就将被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