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医院举办“书记夜校” |
 |
护士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
公立医院是卫生健康战线的主力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主阵地。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南川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属南川医院”),党建引领贯穿于医院发展全过程:从筑牢一线健康防线的医疗服务实践,到引领学科高地建设与人才凝聚的蓝图擘画,再到驱动管理机制优化与内生动力激发的改革创新,这套“党建引领业务、业务检验党建成效”的方法,正全方位转化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服务区域百姓健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创新机制强保障
让党建引领业务同频共振
近期,重医附属南川医院第二季度党建工作例会暨“书记夜校”第五课召开,会上,医院党委书记廖勇从压实责任强化担当、完善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对党建引领下的管理机制优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医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平台,“书记夜校”致力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书记夜校’的核心价值,在于锻造知行合一的骨干队伍,将学习力转化为推动医院治理现代化的强大行动力。”廖勇表示,医院将会把“书记夜校”常态化开展下去,将其打造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长效机制,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通过“书记夜校”这一载体,医院党委正系统性地将党建要求嵌入管理流程,推动权责更清晰、运行更规范、监督更有力的管理体系构建,为医院高效运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与组织保障。
除了依托“书记夜校”强化理论指引与实践能力,医院党委还创新打造“三议一决”机制,即“科室主任提议、科室主任与党支部书记沟通商议、科室管理核心组审议、科室主任综合意见决策”。这一机制正是党建引领业务提升的生动实践,将党的领导嵌入决策全流程,以党支部深度参与科室决策机制为核心抓手,推动党建引领医疗业务同频共振。有效破解了党建业务“两张皮”、构建“两融合”,赋能“两提升”,让医院党支部在科室管理中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赋能”的转变,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服务升级践初心
专项行动提升就医温度
在重医附属南川医院,党建的红色引擎正驱动医疗服务暖心升级:吉林游客杨女士深夜扭伤就医,导诊护士全程陪护并紧急协调解决盖章难题;面临截肢风险的陈女士,在创伤科团队精准治疗与鼓励下重获行走能力,特意选在“520”送上锦旗;命悬一线的脑干出血患者,经重症医学科全力救治康复后,坚持亲自送上迟到的锦旗致谢。这些温暖故事,是医院2025年3月启动“医疗服务提升专项行动”的生动缩影。
医院党委将“提升服务品质,改善就医感受”作为核心目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通过深入排查诊疗全流程堵点,精准制定包含“6大行动、22项举措、17个目标”的系统方案。建立“周例会、月总结”常态化推进机制,形成“问题发现-责任分解-限时办结”闭环链条,确保任务落地。截至今年5月,已有7项目标达标,高效办结190项督办事项,整改率100%。
专项行动还催生多项服务创新:158人志愿队深入门诊提供常态化引导;通过“争创病区优质服务标兵,优质服务流动红旗岗”活动评选树立标杆,患者表扬范围首次覆盖志愿者、清洁工等外派人员;妇科“科室直办入院”实现门诊住院无缝衔接,让患者少跑腿。同时,医院发布覆盖全场景的《服务规范用语》,强化培训135人次,提升主动服务意识,营造浓厚服务文化氛围。
从解决患者燃眉之急到守护生命希望,专项行动的成效清晰可见。锦旗感谢信的显著增长,外派员工获得患者点名认可,都印证了服务提升的广度与深度。党建的引领力,正转化为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与安全感的强劲动力,扎实书写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惠民答卷。
傅星辰 图片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南川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