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为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提供了思想之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文化基础。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通过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举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在赓续历史文脉中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传承多元一体的文化基因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必由之路。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统一性的鲜明体现,彰显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发展理念,形成了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结合,铸就了多元一体文明格局,共同绘就了中华民族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根基。“天下为公”的恢宏气度、“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凛然风骨,共同熔铸成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深邃厚重的文化基因。彝海结盟、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抗日的英勇壮举等,在救亡图存、浴血奋战的过程中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是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核心动力。借助数字技术,把古老的《玛纳斯》史诗的英雄叙事转化为可视化数字档案;蒙古族长调民歌以国际音乐节为桥梁,让世界听见草原文明的独特韵律;春节庙会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在保留文化内核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成为各族群众共享共庆的文化盛宴。通过这些生动实践,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精髓、融合现代文明的书籍、舞台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美术作品等,让中华文化之树根深干壮、枝繁叶茂。
分层分类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分层分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课程体系,强化共同体认知基础。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增设“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专题模块,在中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系统梳理各民族共享的文化符号和共同的历史记忆。开发“中华文化百景”校本课程,选取敦煌莫高窟等民族文化地标,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等呈现多民族共同创造的过程,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在高等教育阶段,要整合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资源,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形成学术支撑体系。面向大学生开设《中国文化概论》等通识必修课,聚焦和而不同等核心思想,结合《礼记·礼运》等典籍中的共同体理念和新时代民族政策,强化共同体理论认同。在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中,通过建设民族技艺创新工坊推动传统民族技艺传承,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在社区和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各族群众学习剪纸等技艺,增进群众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通过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各族学生和社会各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对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文化基础有着深远意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牢固树立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理念,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加强资源管理整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水平,让更多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鼓励文艺工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进行创新性改编,重点打造兼具中华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特质的文艺作品,创作反映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精品,开发融合民族艺术元素的舞台剧,制作展现民族团结的影视作品,培育具有中华美学特色的美术作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符号塑造,系统梳理各民族共享的文化标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挖掘提炼展示出来,让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坚实依托。建设各民族文化主题博物馆、体验馆,举办各民族文物古迹专题展览,开展“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等活动,促进各民族文化在相互学习借鉴中交往交流交融。开发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地域民族特色文化品牌,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公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作者系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史与理论专业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