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基层“痛点”作为整治形式主义的“靶点”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需要多元主体共奏“交响乐”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数字赋能提升作风问题长效治理能力扫码关注!
第009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把基层“痛点”作为整治形式主义的“靶点”
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需要多元主体共奏“交响乐”
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数字赋能提升作风问题长效治理能力
扫码关注!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5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论视角

数字赋能提升作风问题长效治理能力

刘惠娟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指出,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作风建设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前哨阵地”,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工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作风问题的表现形式日趋隐蔽化、复杂化,必须深化对其规律性的把握,增强系统治理的数字能力,构建数据驱动、全域协同、闭环治理的作风监督体系,以技术进步推动作风建设理念跃升、制度重塑和能力再造,不断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为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作风保障。

  坚持以数字理念赋能作风治理范式转型。数字赋能作风建设,不是简单的技术嫁接,而是一次治理逻辑、制度结构与监督方式的系统重塑。数字赋能必须首先实现思维方式的跃迁,推动治理理念从“事后惩治”向“事前预警”、从“人海巡查”向“系统洞察”转型。一要强化政治导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数据监督”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延展方式,推动大数据理念贯通党性教育、干部考核、廉政建设等各类场景,构建政治标准数字表达、政治表现系统捕捉、政治偏差动态识别的闭环体系。二要优化决策模式。建立数据分析辅助判断机制,强化数据指标的抽象能力、联动能力和校正能力,推动组织判断、纪检分析与算法模型深度融合,实现作风风险的主动捕捉、趋势研判与预测决策。三要构建责任逻辑。将“数据可追溯”转化为“监督可问责”,推动一切监督行为有据可循,一切权力运行行为可回溯、可分析、可评价,在可量化中强化刚性约束,在系统识别中推进全面落实,不断增强制度执行力和提升监督精准度。

  坚持以平台集成构建作风治理系统工程。制度建设是作风治理的基础保障,数字平台则是制度内嵌、流程再造的有力抓手。要坚持系统集成思维,推进信息归集、功能嵌套与场景优化,搭建全面覆盖、便捷实用、精准智能的数字化监督系统,打造实时可感、风险预警、全程闭环的制度执行平台。一要统筹数据信息资源。建设“作风治理大数据库”,整合组织管理、信访举报、审计纪检、舆情信息等数据资源,推动上下贯通、左右协同、数据联通,构建统一入口、分层管理、分类识别的作风治理信息基础平台。二要拓展智能监督边界。运用人工智能与知识图谱技术,开发“形式主义算法模型”“官僚主义识别网格”“政治生态热力图”等数字工具,实现行为模式自动学习、风险行为精准识别、隐性问题智能追踪,使监督具备动态预测与多维分析能力。三要内嵌制度逻辑闭环。建立作风问题闭环处置机制,实行“问题发现—自动归类—分级交办—问责建议—整改追踪”全流程闭环管理,嵌入干部选拔任用系统、绩效考评系统、巡察反馈系统,提升监督制度的贯通力与约束力。

  坚持以协同机制增强作风建设治理张力。作风建设不是孤立运行的线性机制,而是多维度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交汇点。数字赋能的最终价值在于推动监督机制的协同化、群众化与长效化,实现政治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监督之间的制度联动与技术互补。一要构建“三元融合”监督格局。坚持“组织监督、技术监督、群众监督”的协同治理思路,依托“渝快办”“渝快政”等政务服务平台,嵌入“清廉随手拍”“作风评价器”等监督模块,构建从“发现问题”到“反馈处理”再到“回访评议”的闭环体系,让群众参与监督、感知公平、增强信心。二要完善监督结果应用机制。依托“作风指数”动态生成机制,将数据成果广泛嵌入干部管理、政务督查、组织考评等场景,实现从数据呈现到制度运用的路径延伸,发挥数据监督在干部激励、组织调配中的“指挥棒”作用。三要深化廉洁文化数智融合传播。依托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廉洁文化示范基地,打造数字廉洁教育体验平台,开发“沉浸式作风案例模拟”“可交互历史廉政故事”等数字产品,推动党员干部在情境体验中深化规矩意识、坚定理想信念。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1SKDJ045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