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营美术馆如何走出困局法国领事馆旧址有了“新身份”高校与中学联合开展“洞见历史”大思政课多语种教学培育国际服务人才 产教融合助力重庆制造业“出海”
第005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民营美术馆如何走出困局
法国领事馆旧址有了“新身份”
高校与中学联合开展“洞见历史”大思政课
多语种教学培育国际服务人才 产教融合助力重庆制造业“出海”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5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馆企三方联动让工业史从课本走向现实
高校与中学联合开展“洞见历史”大思政课

  本报讯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志峰 通讯员 陈春梅)近日,由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与重庆育才中学联合打造的跨学科课程——“洞见历史”成果展在育才中学大公馆校区举行,展示了27名中学生与28名大学生历时45天的近40项学习成果,包括新能源车模、商贸地理沙盘、文创产品等。

  据介绍,作为九龙坡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案例,本期课程以“智启长安·育见未来”为主题,依托重庆建川博物馆、洋炮局1862文创基地、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三大实践基地,串联起军工历史、工业文化、智能制造等多维度学习场景,形成校馆企协同育人模式。

  “期间,27名中学生与28名大学生结成‘学习共同体’,在历史、物理、地理、美术、信息技术等9个学科的大学、中学老师共同指导下,完成厂史档案整理、口述史采集、新能源车模组装、文创作品设计、宣传片制作等任务。”重庆师范大学指导教师陈春梅说,通过校馆企三方联动的模式,让工业史从课本走进了现实。

  成果展设打卡与成果回溯区、工业记忆区、未来创想区三大展区,集中展示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其中,在打卡与成果回溯区,介绍了该课程的缘起与前两期学习成果;工业记忆区则以长安厂史为主线,展现了军工企业的百年变迁,口述史尽显历史细节的鲜活;未来创想区化身新能源汽车发布会,学生们组装的新能源汽车在地上奔跑。

  学生自主汇报课环节,4个学习小组用多元形式展现了学习成果。在教研总结环节,陈春梅分享了自己与项目共成长的历程。她说:“从追求‘完美’的表现到接纳‘不完美的创新’,学会用‘赋能’替代‘评判’,这种师生双向成长才是课程的精髓所在。”

  据悉,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与重庆育才中学联合开展的“洞见历史”课程模式自2023年启动,先后与重庆建川博物馆、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联合育人关系,现已逐渐形成稳定且可复制的跨学科育人模式。育才中学“知行历史”课程创新基地负责人朱姝表示,课程已取得多项研究性成果,如2025届学生林子煊在第二期研学过程中撰写的论文《激荡百余年 军工报祖国——重庆建设厂的百年变革》在“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活动(初中组)中荣获A+的佳绩。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