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让荣昌陶的“窑火”越烧越旺推动老旧小区大修基金“归位”为残障群体提供“造血式”帮扶抢收油菜保增收一场跨越1600公里的“江海之约”忠县启动人才帮扶工作西洽会三大“主宾”折射重庆开放新维度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不断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让荣昌陶的“窑火”越烧越旺
推动老旧小区大修基金“归位”
为残障群体提供“造血式”帮扶
抢收油菜保增收
一场跨越1600公里的“江海之约”
忠县启动人才帮扶工作
西洽会三大“主宾”折射重庆开放新维度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5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自强模范杨兴祥:
为残障群体提供“造血式”帮扶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铌紫

  杨兴祥(受访者供图)

  初夏的微风,轻轻拂过。位于秀山县乌杨街道的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里,盲杖敲击地面的笃笃声清脆响起,杨兴祥侧耳辨位,这是他独有的“导航系统”,他专程过来关心基地装修的进度。“这里以后将为残障群体提供‘造血式’帮扶。”他骄傲地说。

  杨兴祥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坎坷。他9岁丧父、16岁失母,少年时便挑起家庭重担。

  1996年,杨兴祥做木材生意失败后到外地打工,帮老板送货到湖南吉首火车站,结识了火车站旁的小旅社老板姚祖兵,两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2000年,31岁的杨兴祥突然双目失明。他揣着仅有的300元钱,准备见挚友姚祖兵最后一面。“你看不见光,但绝不能熄灭心里的光!”挚友的话点醒了杨兴祥。在姚祖兵安排下,杨兴祥开始学习按摩,每天接受16个小时的“魔鬼训练”,半个月后他便独立上岗,三年攒下20万元。

  2003年,杨兴祥与朋友合资70万元在吉首开了一家茶楼,50余间包房每日爆满,年利润超百万元,12年间创收纯利600余万元。

  2017年,茶楼市场渐趋饱和,杨兴祥果断整体出让茶楼股份,转战砂石、酒窖行业,注资600万元入股湖南通力石英材料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他又做出惊人举动,投入800万元作为首期款,购买了非洲两座价值3000万元的矿山。

  事业风生水起,杨兴祥始终坚守初心。每年春节,他都会回到老家秀山县隘口镇东坪村看望乡亲,并为60岁及以上的老人送去慰问金。他还多次为村里受灾户捐款,为县里患病儿童捐赠医疗费,已累计捐赠了50余万元。

  “我还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建残疾人就业孵化基地,让更多人靠双手吃饭!”杨兴祥说,基地建成后,将从生活、就业、创业等方面全方位帮助残障群体。

  “虽然看不见多彩的世界,但我能看见人心的温度。”杨兴祥说,当年姚祖兵递给他的那盏“灯”,现在由他来照亮更多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