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用小发明解决患者烦心事非遗工坊:重庆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嘉陵湾从工业锈带到青年磁场巫溪老鹰茶“玩”出新花样
第007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她们用小发明解决患者烦心事
非遗工坊:重庆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
嘉陵湾从工业锈带到青年磁场
巫溪老鹰茶“玩”出新花样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5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锁城市更新中的“小确幸”⑨
缝合城市与自然 连接过去与现在
嘉陵湾从工业锈带到青年磁场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周盈

  步月湾创意青年社区规划图。(受访者供图)

  初夏的嘉陵江畔,晚风裹挟着水汽拂过沙坪坝区羊角堡码头。夕阳下,73岁的市民曾德明牵着孙子的手,在新建的滨江步道上漫步。

  嘉陵湾沿江岸线长约5.3公里,从石门大桥下的滴水岩一直延伸到磁器口清水溪入江口。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消落带荒地,当江水退去时,裸露的淤泥滩涂宛如城市的一道“伤疤”。

  “现在这里有了漂亮的滨江步道,绿化也做得很好,还有健身设施,是我们家门口的‘小外滩’。”曾德明指着步道旁新栽的鸢尾花丛说。

  嘉陵湾为何会有这番变化?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在滨江地带缝合城市与自然

  5月7日,中渡口码头观景栈桥上,项目业主单位重庆沙坪坝滨江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师张渝,看着眼前城市与自然山水和谐共处的画面,思绪不禁回到了3年前。

  2022年9月,改造施工队初入现场时,眼前景象触目惊心——江岸线被违建棚屋割裂,消落带上垃圾成山,裸露的泥土在雨季化作浑浊泥浆直排嘉陵江。

  随着沙坪坝区嘉陵湾片区城市功能品质提升项目启动,两江四岸贯通工程也正式拉开帷幕。然而,项目团队面对的是一堆难啃的“硬骨头”:复杂的地质条件、隐蔽的排污管道,以及如何平衡生态修复与市民的休闲需求等。

  “比如前期勘察时,当勘探队带着图纸来到高家花园取水点时,GPS定位仪显示,原来规划的步道线路与保护性水源红线意外重合。”张渝说,宁可增加成本,步道改线,也不能碰保护性水源红线!项目指挥部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将原定直线贯通的方案推翻,由规划团队在步道规划图上重新画出一条迂回曲线。

  这个决定让施工周期延长了两个月,却保住了江岸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项目组顶着工期压力,将步道整体西移50米,并采用桩基架空设计,避免了对水源地的扰动。

  如今,改造后的滨江步道成为市民向往的亲水空间。

  “现在步道修通了,周末带孙子来散步,他比去游乐场还开心。”站在新建的观景平台上,市民李建华指着贯通江岸的滨江步道说。

  “修旧如旧”保护工业遗址

  在距离滨江步道不远的土湾街道步月村,蜕变也在悄然发生。这里是嘉陵湾片区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的另一个重点项目所在地,也是曾经大名鼎鼎的重棉一厂所在地,改装面临着厂房以及厂区的老房子何去何从的难题。

  “以前,这里天上到处是电线,脚下的路坑坑洼洼,下雨满脚泥。”在步月村,67岁的张建国抚摸着砖墙说,他父亲是重棉一厂工人,一家三代都住在这里,“一度我也觉得这里破破烂烂,却难以割舍。”

  负责步月村改造项目的设计师周婷,对张建国的心情颇为理解。“这里曾在三线建设时期有过高光时刻,如今却成了城市褶皱里的工业遗珠。”周婷表示,当城市更新的浪潮涌来,如何让工业记忆不被时代湮没,同时赋予这片土地新的生机,成了摆在设计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改造启动前,周婷带着团队在重棉一厂厂房里泡了整整一个月。他们用测绘仪记录下每根钢梁的弧度,用相机定格工人写在墙上的生产标语,甚至收集了散落在角落的搪瓷杯、旧工具等。

  “一位退休老工人曾拉着我的手,指着斑驳的墙绘说,这是1978年他们自己画的,想让厂房看起来很有生气。这些细节,都被我们小心翼翼地纳入改造方案。”周婷说。

  不仅如此,项目团队在改造前深入走访老职工,收集了数百张旧照片与口述历史,最终决定以艺术涂鸦为载体,将工业符号融入社区肌理。

  “我们不想让年轻人只觉得这里‘旧’,而要让他们触摸到‘旧’背后的温度。”周婷说,最终,项目团队选择通过“修旧如旧”,连接过去与现在——保留部分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对其进行修缮和改造,使其成为社区的文化符号。

  周婷介绍,规划方案选择了“微更新、轻改造”的路径,保留了70%的原始建筑构件。比如将上世纪50年代老厂房的骨架完整保留,斑驳的外墙仅作清洗和局部修补,甚至刻意留下部分锈蚀的钢梁,以呈现时光的痕迹。

  不仅如此,改造方案里还藏着无数“时光胶囊”,比如工人捐赠的搪瓷杯化作景观灯座,褪色奖状张贴进创客空间,连施工挖出的碎砖都刻着姓名,铺成“记忆之路”等。一位曾在此工作30年的退休工人感慨:“原以为厂房会被推平,没想到连墙上的生产标语都保留了下来,年轻人能在这里读懂我们的故事!”

  谋划创意社区吸引青年奔赴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这片承载工业记忆的土地正酝酿着一场关于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经过重新打造,“步月村”将升级为嘉陵江畔的“步月湾创意青年社区”。

  “当代青年追求的不只是栖身之所,更是能承载理想与共鸣的精神场域。”项目操盘手、沙坪坝城投(旭辰集团)负责人表示,这个脱胎于工业遗存的空间,将以“五宜社区”为标杆,构筑集设计工坊、沉浸剧场、创客公寓、主题商业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让创意人才与企业在此共生共荣。

  在空间叙事上,步月湾摒弃了推倒重建的粗放模式,转而以“织补式更新”重塑城市肌理。沿江展开的“时光走廊”将成为空间灵魂,红砖厂房的斑驳墙面将与全息投影技术对话,让工业文明与数字浪潮在光影中碰撞;滨江步道两侧,模块化空间如同可生长的细胞,白昼化身文创市集,夜晚则成为露天剧场,满足青年对空间复合性的极致想象;产业布局上,文化创意产业链被赋予主动脉地位,原创设计工作室、独立影音制作室、非遗手作工坊、数字艺术实验室等将在此形成创意势能。

  这幅规划图景中,未来的步月湾将形成独特的能量循环——老居民在社区花园传授竹编技艺,创客在共享空间碰撞灵感,全球游客在此品味山城味道、触摸工业文脉。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