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渝中区联合国际云端之眼高空观景台,游客正在欣赏夜景(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
落日、江风、立体城景……5月10日,来福士探索舱·云端乐园,游人如织,云中漫步、云中飞跃等高空游乐项目,游客排着长队等待玩耍。
入夜,数千架无人机腾空而起,以闪烁的光影,编织出“鹰飞之城”“七彩天梯”“川剧变脸”等绝美图案,将山水、科技与人文巧妙融为一体。
“在这座8D魔幻城市,山之具象、水之灵韵、城之灵动、景之映现……尽在其中,真的是不虚此行!”来自北京的游客赵欣悦由衷感慨。
在这一轮重庆夜景带来的“泼天的富贵”中,以高空观景台为载体的“天台经济”,通过“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接住了流量,成为了赢家。
“云端”之上有风景。那么,“天台经济”如何创新营造新消费场景,以“文旅+”融合发展,实现“高空揽金”?
激活新“夜”态
让“夜经济”具象化
入夜的重庆,自带滤镜,美得扣人心弦——
立身来福士探索舱·云端乐园观景平台,满城灯火,错落有致,灿若星河;两江交汇,波澜壮阔,江水浩荡;跨江大桥,长虹卧波,气势恢宏……城市脉动尽收眼底。
晚上9点,无人机灯光秀如约而至,数千架无人机光影闪烁,在夜空中编织出各种图案,演绎出重庆人文、科技、艺术的N种魅力。
在南滨路、长滨路、朝天门、江北嘴等地的江岸边,以及各个高楼大厦的观景台上,挤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作为重庆的城市‘封面’,自无人机灯光秀展演以来,我们这里已成为自带‘出圈’属性的打卡点位。”来福士探索舱·云端乐园观景平台相关负责人称。
在世贸大厦“天台131”,打卡拍照、高空游玩、休闲娱乐……同样吸引着大量游客参与。“自从无人机灯光秀展演以来,客流增量超过20%。”世贸大厦“天台131”相关负责人称。
此外,WFC会仙楼观景台、云端之眼高空观景台等地,同样游人熙攘,人气爆棚,各种消费业态火爆。
来自市委宣传部数据显示,自4月以来,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常态化展演,为两江四岸“夜经济”注入了新活力。仅“五一”假期,我市的无人机灯光秀就累计吸引观众超120万人次,其中5月1日当晚现场观看人数高达30万人;在网络上的热度更是空前,相关内容全网阅读量超10亿次;带动重庆两江四岸酒店的搜索量上涨40%,其中长嘉汇景区18时至24时游客占比量从52%上升到68%、销售额增加26.6%……无人机灯光秀点亮的不仅是重庆夜空,也成功激活两江四岸的“夜经济”。
涵养城市个性
“天台经济”是新蓝海
“无人机灯光秀,带火了重庆‘天台经济’。”鹅岭二厂文创公园创始人周迓昕说。
在重庆,他是较早深耕“天台经济”的践行者,并成功打造了“爱情天台”等全国知名的打卡点。
在他看来,重庆文旅“向上”发展,“天台经济”是必由路径。首先,天台是重庆人的集体记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到夏天的晚上,天台就成了邻里社交、小孩玩耍及歇凉的重要场所。天台承载了太多重庆人的烟火故事,也是情感寄托之地。
其次,重庆是山城,夜景堪称世界一绝。自“字水霄灯”算起,重庆夜景已经火了数百年。除了璀璨,重庆夜景之美,更在于错落有致,以及山、水、城、灯浑然一体。登上天台,俯瞰城市夜景,无疑是欣赏重庆之美的一个重要方式。
最后,天台更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空间。在平原城市,城市形象建设更注重房屋外立面打造,而重庆的城市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天台一旦成了设备、杂物堆放地,将十分影响高处居民的观瞻。
为此,早在2015年,鹅岭二厂文创公园打造之初,周迓昕就提出了“三明治”开发模式,即底楼、天台构成“三明治”外面的两张皮,中间楼层为“三明治”中间的肉。
他利用鹅岭二厂的7个天台,打造了无边游泳池、星空餐厅、文艺演出地等。“如今,多年运营下来,底楼、天台成了文创公园最炙手可热的场所,租金比中间楼层贵。”周迓昕说。
不仅如此,鹅岭二厂文创公园的天台还成了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取景地,由此带火了该公园“爱情天台”,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去“打卡爱情”。
事实上,不只鹅岭二厂,纵观全世界,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帝国大厦,到中国的广州塔、上海东方明珠,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知名高塔,都既是城市地标,也是文旅打卡地。
“作为国内知名的山城、江城、不夜城,渝中区三面环水、高低错落,高层、超高层建筑众多。鳞次栉比的山地建筑与山水城市独特的地形地貌相得益彰,让渝中拥有了发展高空业态的天然优势。”渝中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称,近年来,渝中区高度重视利用高层建筑植入休闲业态,创新发展“天台经济”,目前已在解放碑、朝天门等地打造了一批高空观景台和特色消费场景,如来福士探索舱·云端乐园、WFC会仙楼观景台、云端之眼高空观景台等,并因地制宜地打造了无边际泳池、旋转餐厅、高空秋千、空中酒吧等一系列特色休闲场所,让“天空之城”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消费形式和旅游体验。接下来,渝中区还将不断引领多元化新旅游消费风尚,丰富城市天际线的内涵。
瞄准情绪消费
打造“空中聚宝盆”
天台始于观景,却不止于此。
毋庸讳言,纵观重庆“天台经济”,尚存在产品同质化、业态相对单一、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
那么,重庆将如何因地制宜,打造“空中聚宝盆”,让云端产业更上一层楼呢?
“如今,游客不再只满足于鸟瞰城市,天台不能只是提供城市景观,而要满足游客更丰富的需求。”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称。
在他看来,当前,文商旅消费已从传统消费模式,转向对个性化、体验化、美学化的追求。以满足情感需要、寻求情感共鸣为目标导向的情绪消费,是让消费者产生强烈消费意愿的驱动力。
面对消费者日趋差异化、私人化、定制化的消费偏好,打造文商旅融合消费新场景,拓展消费新空间,发挥消费场景乘数效应,是推动“天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罗兹柏认为,推动“天台经济”发展,要构建汇集观光、食宿、娱乐、社交、科学、文艺等功能的交互性社会空间,让经济、文化、旅游等要素互相渗透、叠加、融合,实现场景要素的在地表达、场景业态的多元融合。
周迓昕也表示,勾勒重庆独特的“天际线”,文旅是“枝干”,楼宇是“大树”。“枝干”茁壮,“大树”才能繁茂,因此要打造“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产业“森林”体系,才能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同时,在新楼刷新“高度”的同时,老楼也要通过城市更新等方式,跟上“速度”,进而靓化整个城市的“俯视景观”,让天台之美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