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白墙、悠长巷陌、游客闲庭信步,近日,记者走进綦江区东溪古镇,时光在这里静静流淌。
古镇一角,已有362年历史的古建筑万天宫大门敞开,迎接着八方来客。当听到游客惊叹古老的雕梁画栋竟保持得如此完好时,守护在此的文物保护志愿者刘为中欣慰一笑:一切付出都值得!刘为中今年60岁,对于万天宫的情感,始于儿时,却贯穿一生。
300余年浮雕
清晰可见“关云长单刀赴会”
清晨6点,随着吱呀一声门响,早起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东溪古镇也开启了独属于它的慢时光。
在东溪古镇建筑群中,记者看到,万天宫别具一格。走进这座始建于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的古建筑,四合院布局的院坝没有一丝杂草,花盆里的植被经过悉心养护开出鲜艳的花朵,土木结构的房屋陈旧但干净。尤其是戏楼台子上的木质浮雕,人物不落灰尘,依旧栩栩如生,至今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关云长单刀赴会”“孔明智施空城计”的画面。
“除了政府对古建筑的重视和保护,守护它的人也功不可没。”附近居民李厚华看在眼里,邻居刘为中就是古建筑的守护人。
李厚华介绍,每天清晨6点,刘为中就会开始打扫,1187平方米的万天宫,让打扫工作变得繁重,可他却没有一句怨言。
“这里打扫干净了,他还要去打扫南华宫周边,南华宫800多平方米,扫下来一样不轻松哦。”李厚华直言,虽然与刘为中做邻居多年,但还是有些不懂他:“他是一名中医,如今60岁,明明可以退休了,为啥还要忙前忙后?”
见不得古建筑有灰尘
他多次自掏腰包
“打扫干净再开门迎客,才能让游客更好感受古镇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刘为中说,忙不过来时,他还自掏腰包请人过来打扫,“只因为见不得它们有灰尘。”
刘为中说,与两座古建筑的缘分从小时候便开始了,并将贯穿他的一生。“我家就在万天宫旁边,小时候,我天天和小伙伴在此玩耍。万天宫和南华宫曾是粮站,后来不交公粮之后,两栋房屋就荒废了。上世纪90年代,为了修复它们,我的父亲和其他乡亲们还一起募捐。”他记得,修复过程中,父亲和老乡们起早贪黑,非常辛苦。
目睹乡亲们的悉心守护后,刘为中觉得,自己也要出一份力,2000年起,他开始每天义务清扫万天宫周围。
2023年,作为文物保护志愿者,刘为中开始每天对南华宫、万天宫进行义务安全巡查,特别是在两宫安装灯饰以后,他对“两宫”的电路巡查、屋顶防漏等更加上心。为此,他还发展了4名志愿者一起参与管理。
如今,游客走进万天宫、南华宫,除了看古戏台、浮雕等历史建筑,还能坐下来品茗看花赏画,闲聊休憩。除了政府出资购买的座椅等设施,刘为中还投入5万余元,购买茶具、花草、书画作品、古装等。
担当义务讲解员
让古建筑“活起来”
看到游客对万天宫、南华宫产生兴趣,刘为中会充当义务讲解员,声情并茂介绍它们的“前世今生”:“它们都是清朝时期修建的,如今已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傍晚6点,附近的孩童放学归来,总爱来万天宫逗留。这里设置有读书点,孩子们既可以挑书阅读,也可以坐下来写作业。
等孩子做完作业,刘为中有时会指着戏台浮雕开始讲解:“关云长单刀赴会,讲的是三国时期关羽凭借智勇单刀赴宴,最终安全返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勇有谋……”
东溪镇文化服务中心相关人士介绍,刘为中非常敬业,经常连中午都不休息,直到晚上游客走完才关门。在他的管理下,游客体验感大幅提升。此外,刘为中还乐于助人、热心公益,在当地老年大学义务授课,带领老年居民练太极拳、健身气功等。
“保护古建筑,不仅要让它的外观得以保存,还要让它真正走进乡亲们和游客们的心里。”刘为中说,这是自己义务守护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