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社区变身潮流聚集地“法律管家”破解基层治理“三难”江津造智能短交通出行装备全球领先“要让它们真正走进乡亲们和游客心里”“疆电入渝”特高压渝北换流站首台高端换流变压器安装到位
第006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老旧社区变身潮流聚集地
“法律管家”破解基层治理“三难”
江津造智能短交通出行装备全球领先
“要让它们真正走进乡亲们和游客心里”
“疆电入渝”特高压渝北换流站首台高端换流变压器安装到位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5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寻基层治理密码
大渡口“半岛援法议事堂”:
“法律管家”破解基层治理“三难”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黄乔 实习生 马厚雪

  近日,大渡口区白居寺社区竹园小区里,李强理发店的卷帘门“哗啦”一声拉开。年过六旬的刘大爷熟门熟路地坐上专属藤椅:“小李,今天还去给赵婆婆上门剪发不?”

  理发店里,一张装裱工整的“住改商”居民同意书挂在最显眼的位置,上面132个签名如同132朵花,盛开在这个曾被称作“刺头”的理发师李强的故事里。

  这一温暖的画面,正是重庆大渡口区建胜镇“半岛援法议事堂”的日常。联合律师、法官、社区民警、莎姐志愿者、人民调解员组成“法律管家”,建胜镇“半岛援法议事堂”成为集公共法律服务、普法宣传、公开听证以及依法开展人民调解、矛盾化解、居民议事等于一体的基层治理新平台。

  一张街坊们的“信任状”

  在竹园小区里,李强曾掀起过不小波澜。去年刚返乡创业时,这个40岁汉子凭借一手好手艺,在自家一楼开起了理发店。

  但开业不久,烦恼接踵而至:想安装店铺招牌被物业拒绝,办理营业执照又因“住改商”需要邻居签字同意而“卡壳”,找到社区还是需要按照程序走。

  “我当时觉得所有人都在刁难我。”李强说。转机藏在社区书记黄宏的雨伞下。那个阴雨绵绵的下午,她叩响了理发店的门。黄宏没有谈招牌的事,开口问道:“听说您给老人理平头特别在行?愿不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帮社区老人理理发?”

  3天后,李强带着全套工具出现在老年活动中心。当78岁的张大爷摸着新发型称赞“小伙子手艺真不错!”时,李强找到了久违的职业成就感。

  渐渐地,“帅小伙免费理发”的消息在社区传开。每月一次的义剪活动,李强都准时参加。72岁的刘奶奶特意做了锦旗送给他;独居老人赵爷爷每次理完发都要塞给他自家种的蔬菜……

  在李强赢得名气、粉丝和信任的同时,“半岛援法议事堂”的“法律管家”周律师也牵头召开了3次楼栋代表座谈会,向居民解释民法典中关于“住改商”的相关规定:经有利害关系业主一致同意即可办理。

  结果不到半月,楼栋里132户居民全部签字同意。当拿到崭新的营业执照后,李强特意把装裱好的签字同意书放在显眼位置:“这是街坊们给我的信任状。”

  一场持续两年的司法“马拉松”

  大渡口区建路村后山的野花今年开得格外艳,但村民何秀芳却不敢踏进那片山坡。

  2022年初春,山坡上的那根高压线,不仅在她头部和双足留下永久的伤疤,更让她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生活不能自理。

  事故电线杆属于某区国有企业所有。但当她和丈夫找到该公司时,企业方正处于破产清算阶段,坚持要精神伤残鉴定。这让双方赔偿谈判刚一开始就陷入僵局,直到“半岛援法议事堂”介入,才有了转机。

  议事堂的“法律管家”们,带着陈大友跑遍鉴定机构,说服他带妻子做了精神伤残鉴定。结果显示:七级精神伤残,需完全护理依赖。

  半岛援法议事堂还构建起“四维联动”的基层解纷矩阵——法官团队提供全流程司法指导,从伤残鉴定标准到赔偿年限计算,用专业定分止争;莎姐志愿者团队开展28次心理疏导,帮助何秀芳重拾生活信心;人民调解员游走于破产企业、属地政府、医院之间,组织17轮背靠背调解;法律管家团队提供“全天候”法律咨询,协助整理六大类127项证据材料,确保维权诉求精准落地……

  这场“司法马拉松”一跑就是近两年。2024年12月,司法确认现场,陈大友攥着赔偿协议的手不停颤抖。当法官宣布适用民法典相关条款,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护理费时,这个庄稼汉突然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如今,何秀芳在家人陪伴下慢慢康复,而那个曾让她遭遇不幸的山坡,所有电线杆都已检修加固。

  一支劝导队解开社区养犬矛盾

  大渡口区百佳园社区的清晨总是从特殊的“交响乐”开始:牵狗绳金属扣的轻响,拾便器开合的咔嗒声,还有劝导队来回巡视的脚步声,共同谱写着人宠共处的和谐乐章。

  一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再被狗吓出毛病,你们担得起吗?”62岁的刘阿姨举着血压计找物业理论。

  “我家金毛从不咬人,凭啥要拴着?”养犬户李大爷则梗着脖子反驳。

  在百佳园社区组织的一次特殊议事会上,“法律管家”们没有简单调解,而是搭建了一个全新平台:邀请刘阿姨收集受犬只困扰的居民意见,同时联系养犬业主推选代表。

  “我们不是要禁止养狗,而是要让养狗的和不养狗的都能安心。”“法律管家”张炜的话让双方第一次心平气和坐到了一起。

  经过几轮坦诚交流,一份由居民共同拟定的《文明养犬公约》逐渐成形:规定遛狗时间、区域,明确必须拴绳、及时清理粪便等细则。更妙的是,曾经的对立双方自然而然地组成了劝导队。目前,这支劝导队正不断扩大。

  物业出资购置牵狗绳、拾便器等物资,由劝导队发放并监督使用。张先生现在每天遛狗时都会多带几条牵狗绳,“遇到没拴绳的邻居,就送一条,顺便讲讲公约。”

  不仅如此,社区还设置了“宠物便便屋”,由劝导队定期补充拾便袋;开辟了专门的“宠物社交区”,让爱犬有安全的活动空间。据统计,公约实施一年来,宠物相关投诉同比下降82%,流浪犬只减少近七成。

  据统计,“半岛援法议事堂”自2022年成立以来,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3100余件,参与居民达7000余人次,社区居民满意度从成立之初的65%提升至现在的98%,成为社区治理的一张名片。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