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重庆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为依托,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2024年11月,重庆市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成立大会在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召开,该联合体由涪陵高新区主导,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重庆中医药学院牵头,联动两大产业高地,整合52家企业、院校与科研机构,实现“政园校企行研”深度协同,持续探索产教融合新机制,营造校企合作新生态。
当前,在重庆市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着力打造“平台丰富、机制灵活、资源共享”产教融合典范目标下,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专业特色,依托深厚的教学底蕴与科研实力,为产教联合体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能量,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发挥重要价值。
产教融合落子涪陵
培育“重庆一流”生物医药人才
涪陵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承载重庆市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建设的热土,这绝非偶然,而是其深厚产业根基与创新生态的必然选择。
涪陵高新区作为重庆市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国家火炬现代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汇聚国药太极、华兰生物等龙头企业,形成医药包材等完整产业集群。区域内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100%,3名市级技能大师领衔创新。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中国科学院院士团队,主导制定全国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标准;重庆中医药学院所属研究所成果转化成绩斐然。同时,园区构建起重庆市药品食品职教集团等多个产教融合平台,校企协同打造三级教材与课程体系,产出2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为产教深度融合筑牢根基。
自2024年联合体获批以来,涪陵举多方之力,以“一个实体运营平台、两个培育载体、六大协同平台”为架构,创新建立实体化运行机制,打造数字化专业与中试实训中心,搭建国际合作与跨区域培训网络;深化职教本科、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政园校企行研跨界协同体系。
立足三年规划,涪陵正以产教融合为笔,绘制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着力打造“平台优、机制活、资源享”的产教融合新范式,培育“重庆一流”生物医药人才,为全市千亿级、涪陵区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注入强劲动能,在国家生物技术创新发展征程中书写涪陵答卷。
产教融合育新机
助力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建设
涪陵凭借深厚产业根基与创新生态,承载起重庆市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建设重任,而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则成为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的关键力量。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以产助教,以教促产”为指引,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学院与华兰生物共建重庆市生物医药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开展师生车间锻炼;推进混合制办学,建成(华兰)生物医药产业学院,78名AI生物医药专业学生在校深造。
学院紧扣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将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优化为AI生物医药专精特新专业,36名学子开启创新学习。与华兰生物、太极集团合作开发虚拟仿真软件与动画教学项目,建成人血白蛋白、青霉素发酵等3D沉浸式学习系统,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磁珠法提取鸡血核酸DNA和定量检测》更是入选全国职业院校生物技术比赛项目。
同时,学院积极推进“职教出海”,《中医药文化与传承》获巴基斯坦职教局认证,《学习中文,探寻巴国故都中医药文化》通过教育部验收,两门课程吸引40余国200多名学员在线学习,并成功承办“‘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生物制品检验技术竞赛,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彰显。
未来,学院将继续赋能“完善实体化运作平台、供需对接建设开放型生产实践基地、多元共育人才培养体系、拓展教产互促服务发展方式、推动数字赋能智慧治理”五个方面的应用建设,助力重庆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广阔天地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构建国家生物技术增长引擎贡献力量。
刘颖 王志伟 罗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