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敢闯会创进取力 让“双创之星”逐浪攀高“产科教”融合发展 蓄能“三农”新质生产力
第017版: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砥砺前行担当作为
上一版 下一版 
激活敢闯会创进取力 让“双创之星”逐浪攀高
“产科教”融合发展 蓄能“三农”新质生产力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四维协同、交叉贯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激活敢闯会创进取力 让“双创之星”逐浪攀高

  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助力四足机器人控制器焕新升级

  4金5银5铜!这是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职教赛道、高教主赛道和国际赛道中取得的优秀成绩。学校还荣获此项赛事的高校集体奖,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入选的高职院校。

  近年来,学校共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奖项38项、省部级奖项184项,获评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50强”“创新创业100强院校”“工信部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西部(重庆)科学城大创谷卫星园”……

  取得诸多佳绩的背后,是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创业领域深耕不辍,深入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的结果。

  党建领航下,学校党委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综合改革,围绕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确立“科技驱动创业、创新引领科研、实践赋能文化、生态共建氛围”四维协同的创新创业理念,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两翼实践创新模式”“三大生态支撑体系”,形成“一体两翼三支撑”交叉贯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出一批批敢闯会创的“双创之星”。

  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筑牢创新创业教育坚实根基

  作为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之一,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大潮中尽情施展才华,彰显勇于创新、实干创业的精神风貌。

  在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背景下,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全力厚植创新创业的沃土,实现以创新引领创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造就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有一流的课程筑牢坚实基础。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聚焦创新创业课程的优化和升级,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经过提出、论证、完善、成熟的过程,形成了“6+1+1”课程建设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铺就基石。

  在“6+1+1”课程建设体系中,“6”指的是通过《职场通用英语》《形象塑造与礼仪》等18门通识、基础课程,塑造学生综合素养;开设《财务大数据分析》《软件工程师素养》等68门交叉、专业课程,拓展学生跨专业的知识视野;设置《大学生创新基础》《大学生创业实务》2门创新、创业课程,奠定学生双创实践基础。

  第一个“1”指的是设立贯通三年的“1+N”个作品创新实践学分,1个作品可兑换学分;从知识产权授权、原创小发明、产品转化等维度,建立分类考核认定标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实践训练。

  第二个“1”指的是打造“作品变产品”类上班制教学模式,基于“科研、工程、创业”三项实践,“引企入校”联合开设创新实践课程62门,实行学生在校“上班”制度,同时加强“项目池”保障。

  通过三大层次的课程建设与实施,学校构建了一体贯通、有机衔接、协同发展、科学合理的双创课程群,促进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实现多学科交叉、跨学科学习,助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质效提升。

  形成两翼实践创新模式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航道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传授,更应通过众创参与空间、创业孵化平台、双创实践基地、“双创”赛事等实践载体,引领学生在实践中磨砺、在挑战中成长。

  从“实创”迈向“双创”,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秉持“学中做,创中学”的理念,创造性构建两翼实践创新模式,打造知行合一的“练兵场”,培育“冲在最前沿、走在第一线”的拔尖创新人才。

  立足创新创业顺向实践深耕模式,学校以科创融合、培育孵化为核心,聚焦“创新训练、创新实践、创业模拟、创业孵化”四维度,搭建全链条一体化服务平台,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设立16个产创融合驱动中心,推动校企联合研发与跨学科融合教学,设立了国家级、市级、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据了解,学校通过成立工程中心、设立众创空间,为师生提供概念验证、工程实现和企业培育服务;依托重庆市“双倍增”企业孵化基地、重庆市“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校企协同就业创新实践基地等,为师生的创业初创期提供全方位护航;强化与九鼎天元、强大凯创等服务平台合作,为师生知识产权保护、投资对接、市场开拓、品牌提升等提供加速服务;在学生社区设立创新工作室,组织学生参加创业沙龙、行业论坛、项目路演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放开手脚、敢闯敢干。

  围绕创新创业反向突破实践模式,学校以产学融合、项目赋能为核心,聚焦“产品驱动、创新攻关、基金资助、创业孵化”四个维度,以具备雄厚实力的团队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不断突破。

  具体来说,学校联合世界500强企业,共建华为、中兴、新大陆实验班,通过学院领导挂帅、靠前指导协调,100多位博士领衔指导学生“双创”项目,实施全国技术能手和“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派驻“1+N”计划,建立“双辅导员制”,推动思想政治和创新实践“双轮辅导”。

  如今,学校已形成“学院领导统筹指导、博士团队领衔指导、大国工匠协助指导、辅导员护航指导”的全员协同、联动互促的双创指导格局,为激发创新动力、释放人才活力提供“智囊团”式支持。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学校打造两翼实践创新模式,搭建创新创业实践的大舞台,让更多学生从“逐浪者”成长为“弄潮儿”,努力以创新之为赴时代之约。

  强化三大生态支撑体系

  铸就创新创业教育重要保障

  创新创业热潮涌动,“双创”人才奋勇向前……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双创”活力节节攀升,“双创”生态持续优化。而这离不开强有力的机制体系保驾护航。

  近年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资源、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加强服务,以服务的温度提振创新创业的热度,为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成果转化、创业就业指导、创业实践等全链条、全方位的保障。

  多元资源厚基底,推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学校深度整合科研平台与创新创业学院,无缝衔接20余个国内知名孵化器,构建起广泛的孵化网络。组建近1000人的校企联合导师团队,激活创新创业的“智力引擎”。

  制度体系稳托举,激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学校针对创新创业成果认定学分、毕业论文、免试本科、双倍增等方面,设立机制体系;同时建立成果权益100%让渡制度和促进成果转化制度,构建重庆工程职院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和部门联动机制,形成以创新创业学院为管理核心的协同运行体系,通过部门与部门间的“握指成拳”,凝聚起推动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

  厚植文化浸人心,营造双创育人良好氛围。学校打造大师讲堂、学术报告、创新论坛、成长沙龙等双创活动,构成“智汇工程”双创活动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新活力。通过大力弘扬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前东等校友事迹、举办10届“科技文化节”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涵养创业精神。创办双创师资培训班,现已覆盖全国200所高校,以师资培训为纽带,推进创新创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把握好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优化、条件支撑、培训培养、创业孵化、平台升级等关键环节,培育更多学生成为具备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拔尖创新人才,以实干担当书写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篇章,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文秀月 张骞月 图片由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