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 从“煤城”到“橙都” 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巫山 加快建设农业强县 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第009版:和美乡村巴渝画卷
上一版 下一版 
奉节 从“煤城”到“橙都” 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巫山 加快建设农业强县 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巫山 加快建设农业强县 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高峡平湖新巫山 摄/丁坤虎

  福田镇无人机调运柑橘

  暮春时节的巫峡大地,李花、梨花相继盛开,为峡江两岸披上了一层雪白;行走在广袤山乡,这里目之所见的是乡村建设蓬勃开展,可及可感的是农村生活幸福和谐,扑面而来的是产业发展活力十足……

  一直以来,巫山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四千行动”,一体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高质量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形成“乡镇引领、村级示范、院落和美、全域振兴”的生动局面。

  加快打造农业强县标志性成果,巫山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列、作出示范,为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示范县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依山就势发展特色产业,夯实“3+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巫山脆李作为重庆三大特色水果产业之一,已跻身中国果业声誉榜前十强,是巫山根基最深、优势最显的富民产业。近段时间,巫山县30万亩脆李陆续开始挂果,再过两个月,广大市民即可品尝这一“中华名果”。

  “我们加快引进生产企业、建设国家脆李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开发脆李酒、脆李饮料、脆李果脯、脆李果酱、脆李面膜、脆李月饼等延伸产品深加工,延长了脆李的价值链。加快建设‘巫山脆李产业大脑+未来果园’系统,推动管理方式全新变革,巫山脆李综合产值约21亿元。”巫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巫山恋橙”也成为新宠,通过发展20万亩柑橘种植,无人机实现柑橘吊运提升运输效率,多个品种采摘季可从11月延长至来年5月,产品远销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脆李和恋橙的蓬勃发展,彰显着巫山加快打造生态农产品功能主产区的生动实践。围绕“百万亩生态种植、百万头生态养殖、百亿元综合产值”目标任务,大力发展以果业、中药材、蔬菜为主的生态种植,以生猪、肉牛、山羊、蛋鸡、渔业为主的生态养殖,迭代升级持续巩固提升“3+N”产业体系。

  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标准化原料基地”联动发展,巫山引进西大魔芋、广药集团等,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在边贸园建设农产品加工中心,在楚阳园建设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在早阳园建设县食品农特产品示范基地,布局庙宇粮油、官渡白酒、大昌农副、双龙魔芋等聚集点。累计培育农产品加工主体135家,认证绿色食品132个,“脆李酒”“巫山泉”“巫峡粉丝”“冷酸鱼”等产品成为热销商品。

  此外,巫山还大力推动“邮运通”改革,用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市级帮扶集团联系等,深化与山东烟台、三峡集团、广东、北碚、铜梁等合作,推动“巫字号”产品更好卖向全国、走向世界。

  提质提速抓好乡村建设,打造“五条精品线路”

  巫山县平河乡燕子村不仅是下庄旅游大环线的必经之路,也是平河通往湖北的交通要道。世界自然遗产地五里坡大峡谷的陡峭蜿蜒孕育出绵延8公里的9条瀑布群,最大的瀑布落差超过100米,平定河潺潺流过,清风自峡谷而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赏这一静谧之地。

  今年3月,燕子村九门洞小院正式开园。乘着乡村旅游发展的春风,该村开启了庭院美化工程,干部群众干劲十足,过去一片河滩地如今家家户户种上了花草。如今,九门洞小院“庭院经济”火爆异常,吸引了30000多人次游客前来,为平河乡带来了400多万元的毛收入。看着村子发展越来越好,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实现从“要我改”到“我要改”、从“等靠要”到“主动干”、从乡村建设的“旁观者”向“主人翁”的三大转变。

  近年来,巫山将巴渝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围绕下庄、小三峡、神女峰、摩天岭、庙宇等片区打造泛下庄环线、花果大道北环线、三峡港湾环线、巫峡神女峰南北环线、铜鼓庙宇粮油线等五条精品线路,全力创建一批具有“巴渝风、山城韵、乡愁味”的巴渝和美乡村片区。

  点上注重示范引领,面上重点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巫山不断优化“五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完成30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实现了村民服务中心、医疗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超市等功能区域全覆盖。

  促进乡村由表及里、神形兼备全面提升。目前,巫峡镇南陵社区等10个村达到市级巴渝和美乡村先行村建设要求;95个村达到市级巴渝和美乡村推进村建设要求;100个院落达到市级巴渝和美院落建设要求。全县已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市级和美乡村48个。

  数智赋能打造善治乡村,健全“1+4+1”乡村治理体系

  近日,巫山县福田镇跑马村便民服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伍仲桂点开“巫山小院家”小程序,里面有爱环境、积分商城、光荣榜等10多个子菜单。半个月前,村广场的垃圾桶装满后,没有及时收运,50多岁的村民周术琼见到后立即上传了一张照片。村级管理员收到消息后立刻向镇级管理员上报,不到两个小时,垃圾就被运走了。周术琼也获得了相应的积分奖励,到了年底这些积分可兑换成生活用品。

  近年来,巫山总结提炼乡村治理“下庄实践”,结合重庆“小院家”存量应用,巧用数智赋能创新实践巫山“院落微治理”特色应用,打通了乡村治理服务“神经末梢”。

  目前,巫山在全县25个乡镇(街道)301个村推广运行“院落微治理”,注册用户21.1万,依托“及时报”“找院长”“帮我卖”等应用模块在农村网格中细化院落微网格,动员8.6万名“N”的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有效解决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为充分激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巫山推广“三事分办”“积分制”“清单制”等有效治理方式。组织“红叶读书会”“神女读书会”“朝阳读书会”等多个阅读组织实施“村读”活动;常态化开展大操大办、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扎实开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确保社会矛盾纠纷基层化解率达到90%以上,加快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让善治乡村擦亮巴渝和美乡村靓丽底色。

  亮点>>>

  巫山“村播” 闪耀山乡

  巫山县地域辽阔,除“3+N”主导产业外,还有很多规模小、有特色的“山货”“待嫁闺中”。

  为了给乡村土货“寻找归宿”,巫山县提出“村播”计划,全面建设村级农产品电商销售网络体系,利用互联网店铺、短视频带货、直播带货等新形式,全面打通农村山货土货与城市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壁垒,推动巫山村级特色优质生态农产品通过“互联网渠道”出村进城。

  巫山“村播计划”培养了一支由村干部、农村创业大学生、农村青年及留守妇女组成的102人优秀直播队伍,以村为单位进行集中“一对一”培训陪跑,让每个“村播”都能按要求开展电商直播带货。

  同时,巫山还将“村播”站点建设成为联系农民的桥梁和中转站,将本村散、小、杂的农产品集中收集起来,由“村播联盟”牵头企业建设村级农产品网货集散中心,统一开展质量检测和质量把控,统一供应链发货、统一售后服务,严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

  目前,巫山累计发布村级农产品宣传视频5000余条,开展直播活动2000余场次,专题直播20余场,累计销售额高达6000余万元。到2027年,巫山将建成村播站点100个以上,培训“村播”500名左右。

  刘钦 陈钰桦 图片除署名外由巫山县农业农村委员会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