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所在渝高校新增34个本科专业让网约房变成“阳光房”石柱川主社区40天吸引游客逾10万人次市市场监管局 川渝市场监管相向而行 携手书写一体化新篇
第010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20所在渝高校新增34个本科专业
让网约房变成“阳光房”
石柱川主社区40天吸引游客逾10万人次
市市场监管局 川渝市场监管相向而行 携手书写一体化新篇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④

市市场监管局 川渝市场监管相向而行 携手书写一体化新篇

  川渝山水相依,市场血脉相连。近年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与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深化区域市场监管协同联动,以制度创新破除壁垒,以协同监管护航公平,以标准共建促进融合,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一体化答卷”。

  两地企业营业执照“互办互发”一日办结1110张,市场准入“异地同标”、跨省市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获国务院办公厅点赞推广,公平竞争审查协作经验写入国家跨区域协作典型案例……

  区域市场监管协同联动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川渝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以监管促发展,在宏观层面稳定市场预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在微观层面调节主体经营活动合规边界,持续破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力争打造区域市场一体化合作样板。

  深化机制改革

  打通企业准入“快通道”

  推动经营主体自由迁移、实现跨区域顺畅流通,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的重要便利举措。近年来,川渝两地市场监管领域制度趋同效应逐步显现。2025年3月底,川渝经营主体总量达1302.59万户,同比增长1.83%。

  深入推进“一件事”改革,为企业迁移登记提速。为破解企业迁移难、迁移慢的难点堵点,川渝市场监管部门上线川渝企业“云迁移”平台,推进登记档案智慧查询,探索“一次提交、一地受理、云上流转、无感落户”集成化注册登记模式,将涉及市场监管、税务、住建、人社、医保等部门的企业迁移登记、税务迁出申请、社会保险登记等8个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实现企业迁移“无障碍一次办”,办理时限由13天压减为3天。

  提升服务效能,“异地同标”打破地域藩篱。川渝市场监管部门率先出台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即统一经营主体登记身份实名认证,统一名称自主申报字词库、申报名称适用规则标准,统一经营范围规范化表述,构建营业执照“异地互发”服务平台,实现营业执照异地互办互发、立等可取。

  深化执法协作

  促进两地监管执法“一把尺”

  市场准入畅通的背后,是监管执法的协同跟进。

  健全统一市场监管规则。川渝两地率先出台全国首个跨省域市场监管领域依法免予处罚清单,统一26项药品安全以及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个体工商户信用风险分类指标等监管标准,共同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推动行政执法标准跨区域衔接和统一。

  深化跨区域联合监管。建立川渝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生产安全联防联治协同监管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推进川渝跨区域药品一体化监管协作,通过建立健全事前准入、监督检查、稽查执法、风险防控、警戒监测、技术互助、人才育用、创新服务、数字赋能九大领域药品监管一体化工作机制,逐步推进实现川渝药品安全监管同标、处罚同尺、风险联防、技术互补、产业共兴、数据互通六大目标,增强区域药品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和促进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

  执法标准更趋统一。《川渝市场监管领域依法免予行政处罚清单》针对市场监管领域9类43项依法免予行政处罚情形的适用条件和类型进行了具体化、清单化规定,形成跨省域统一适用标准,实现行政执法异地同标、同案同罚。

  据了解,川渝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累计互移线索463条,协助查办案件217件。建立川渝市场监管、检察院、公安6部门联合重大案件联合挂牌督办机制,督办案件31件。

  推进公平竞争

  构筑市场发展生态圈

  强化川渝公平竞争审查协作,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和纠正不当干预市场行为,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

  常态化开展交叉互评。制定交叉互评实施方案,每年确定1至2个区县(市州),选择独立第三方机构对当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总体落实情况开展评估。在两省市市场监管部门的示范带动下,重庆12个区与四川8个市自主开展交叉互评,共评估政策措施779件,进一步破除了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障碍。

  公平竞争审查“川渝模式”获全国推广。建立“1+3+N”的公平竞争审查协作机制,即签订1个总体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协作协议,聚焦定期开展交叉互评、统一举报处理程序、共建专家咨询制度3个领域深度开展协作,推出N项“次区域”协作措施,探索协作新途径,形成高位推动、多点发力、纵深推进的多领域全面协作格局。目前,重庆15个区与四川省11个市建立了协作机制。

  通过持续开展川渝公平竞争审查协作,各区县、市州公平竞争意识和审查能力明显增强,交叉互评中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的政策措施检出率明显下降,川渝两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持续向好。

  共建标准体系

  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

  在破除壁垒、统一监管的基础上,川渝以标准化协同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交通领域率先突破。强化标准引领,建立川渝区域地方标准制定工作机制,累计发布川渝交通区域地方标准7项,推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全国首个行业区域标准体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专家智库合作紧密。先后两次共聘任四川省63名专家为重庆市标准化专家;川渝人力社保部门联合筹备组建川渝人力社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推进川渝区域标准化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成渝两地标准化研究院共同开发完成了成渝联合应对汽车技贸措施信息专题数据库,汇集整理新能源汽车出海相关标准、认证、政策等信息,提升应对技贸壁垒能力。

  同心唱好“双城记”,聚力共建“经济圈”。当“异地同标”成为常态,当联合执法织就天网,当公平竞争浸润市场——这场跨越川渝两地行政边界的协同实践,正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刘玉珮 吴金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