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所在渝高校新增34个本科专业让网约房变成“阳光房”石柱川主社区40天吸引游客逾10万人次市市场监管局 川渝市场监管相向而行 携手书写一体化新篇
第010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20所在渝高校新增34个本科专业
让网约房变成“阳光房”
石柱川主社区40天吸引游客逾10万人次
市市场监管局 川渝市场监管相向而行 携手书写一体化新篇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潮涌动 向“乡”而行—— 重庆“四进三回”行动全媒体系列报道⑥
引入“乡村人居环境贷”提升村容村貌
石柱川主社区40天吸引游客逾10万人次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陈维灯

  游客在三河镇川主社区油菜花田游玩。通讯员 谭艳波 摄/视觉重庆

  谷雨时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河镇川主社区的200亩油菜花田花期刚过。

  58岁的社区居民陈明发闲坐门前,屈指算着一笔账:“摆摊每天能挣200多元,屋头小卖部每天还能多卖100多元,40来天挣了1万多元了。在村里环境整治前,这想都不敢想哦。”

  截至目前,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累计审批通过“乡村人居环境贷”8笔,授信金额8.04亿元,累计投放5.48亿元,支持彭水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石柱三河镇、秀山川河盖片区、城口东安镇、荣昌河包镇等数十个村镇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引入“乡村人居环境贷”

  打造田园综合体

  川主社区,距石柱县城约10公里,海拔600米至1200米,立体气候明显。多年来,当地居民靠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为生。

  2022年,重庆市石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业公司)获得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乡村人居环境贷”,在川主社区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麦田禾谷·田园综合体”项目,变化就此悄然发生。

  “我屋里两亩多地,种谷子一年能收2000多斤,够一家人吃。”可从2022年4月起,陈明发一家不种地了,“两亩多地都流转给了农业公司,一亩地一年的流转费用是1000元。”

  这一年,农业公司流转了川主社区190余户村民的200余亩土地,实施稻田整治提升项目。

  “稻田整治提升项目,是川主社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部分。”农业公司工程部部长晏明学介绍,农业公司投资1.3亿元,在川主社区打造集田园新美学、乡村新创艺、亲水新经济、产业新模式于一体的“麦田禾谷·田园综合体”项目,“1.3亿元中,有7000万元来自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的‘乡村人居环境贷’。”

  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地方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融资需求旺盛,但实施过程中存在项目收益不高、回款期较长、自有资金较少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农业银行率先推出“乡村人居环境贷”产品,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随即与市农业农村委联动推进新产品落地推广,通过信贷支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提升改造基础设施

  200亩稻田成景区

  “利用这笔资金,我们对川主社区200亩土地进行平整,打造集新品种实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七彩稻田。”晏明学说,农业公司利用翠绿色、深绿色、红色、黑色、蓝紫色、淡黄色、白色七种颜色的稻子打造了总面积1.87公顷的七彩稻田景区。

  此外,农业公司还在稻田里建设了总长1066米的稻谷运输轨道及相应的设施设备。“稻谷运输轨道焊接在方钢管梁上,方钢管梁架空在稻田里,由一根根立柱支撑。”晏明学说,稻谷运输轨道建设的难点在于设置支撑立柱。

  “立柱要立在稻田里,就必须设置混凝土基座,施工过程中需要把水排干。”晏明学介绍,施工方首先在稻田周边开挖沟渠将水排出,然后按事先标记的点位向下挖至老土层,“一般要深挖3米多才能到老土层,这一过程中必须不断将渗水抽出,然后再灌入混凝土、设置立柱。”

  1066米的稻谷运输轨道共设置了近270根每根长4米的支撑立柱,仅这一项工作就持续了两个多月。

  4月21日,一辆满载游客的小火车穿梭于油菜花田中,洒下一路欢声笑语。

  “我们通过油菜、辣椒、油菜和水稻轮作种植模式,在提高土地种植效益的同时,减少肥料使用量、节省开支。”农业公司产业发展部部长牟彬介绍,该公司利用建设的稻谷运输轨道配置了两辆小火车,每辆小火车可容纳20名游客,“油菜、辣椒、稻谷收获的季节,轨道主要用于货物运输,平时则利用小火车搭载游客,一举多得。”

  同时,农业公司对川主社区的生产便道进行了提升改造。

  “社区里总长819米的生产便道原本为泥土路面,坑坑洼洼,我们将其加固拓宽至3.5米,并铺上了沥青路面。”晏明学说,施工方还以石柱农耕文化为基础元素,通过对沥青路面改色及彩绘的方式,将生产便道打造成一条休闲旅游步道。

  现在,这条充满浓郁土家族风味的生产便道,已成为当地居民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40天吸引游客逾10万人次

  带动社区居民增产增收

  由于地处石柱县城城郊、交通便利,“麦田禾谷·田园综合体”项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青睐。每逢节假日,石柱县城及周边区县居民纷至沓来。

  “特别是油菜花季,更是游人如织。”牟彬介绍,今年油菜花季约40天,川主社区吸引游客逾10万人次,“我们还在生产便道上设置了摊位,提供给当地居民摆摊设点销售农产品。”

  40天的油菜花季,陈明发把玩具、凉面等物品拉到生产便道的摊位上销售,每天收入超过200元。蜂拥而至的游客,也提升了陈明发家中便利店的销售收入,“每天能多卖100多元。”

  这让陈明发有了多份收入:“我们家两亩多地,一年的土地流转费是2000多元;在农业公司务工,一年有两万多元;每年摆摊销售收入也接近两万元。”

  农文旅融合发展,也增加了川主社区集体经济的收入。

  “社区集体经济以115亩老果园入股北岭山生态园,去年分红七八万元。”北岭生态园负责人马小英介绍,该生态园集游客接待、农产品展示、儿童娱乐、会议接待、休闲垂钓、餐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日益增多的游客带来了新商机,“我们从3月26日开始提供研学服务,目前已接待了近7000名研学师生,收入70余万元。今年预计可为社区集体经济分红10万元。”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