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上药慧远药业有限公司办公楼 |
 |
全自动生产车间 |
 |
全自动煎药系统 |
走进位于南川中医药产业园的重庆上药慧远庆龙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慧远庆龙”),一幅“科技解码本草”的工业图景展现在眼前:智能机械臂正精准抓取药材,全自动煎药设备蒸腾着中草药香,一串串数据在电子屏上跳跃流转——这座现代化中药工厂,正用科技为千年中医药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我们要让每一片药都带着‘数字基因’。”公司总经理汪正龙站在智能化生产线旁,手指轻触电子屏,药材从种植到成品的全流程数据清晰可见。
作为上海医药集团布局西南的核心企业,同时也是重庆上药慧远药业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药慧远庆龙近年来积极拥抱数字重庆建设,在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推动下,已悄然完成从传统药企到数字化企业的蜕变。
智能煎配中心4.0
重构中药煎煮新范式
在上药慧远庆龙的“智慧共享中药房系统智能工厂”(中药饮片代煎代配中心),智能化的生产场景令人印象深刻。这个占地2500平方米的现代化中心,代表着国内中药代煎服务的最高水平之一。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们已升级完成4.0版本智能代煎系统,单班调剂设计产能达4000方,煎煮设计产能3000方,能够满足全市医疗机构的代煎需求。”
通过智能AI数据分析系统,还能实现对不同处方药材的浸泡、煎煮时间和温度、加水量等的精确控制。全自动化的生产减少了流程,节省了人力,原来需要80多人,到现在只需要16个人。
与传统代煎服务相比,该中心实现了多项突破性创新。从处方接收、智能调剂到煎煮包装,全部由MES系统自动控制,确保药材配比的精准度和煎煮工艺的标准化。患者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查询煎药进度和药品溯源信息,每一剂中药的煎煮参数均严格遵循《中国药典》标准。智能化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对中药质量的严格把控。“让患者喝到的每一碗药都安全、有效。”是上药慧远庆龙一以贯之的质量铁律。
除此以外,该中心还创新性地采用了余热回收、蒸汽冷凝水循环利用等绿色技术,能耗降低30%,成为重庆市首批获得“绿色工厂”认证的中药企业。目前,该中心已服务西南医院、北碚中医院等40余家医疗机构,年处理处方超百万张,患者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
全链智造
数字技术重塑中药生产
在上药慧远庆龙的信息中心,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实时展示着生产全流程的运行数据。这里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犹如工厂的“数字中枢”,串联起从药材种植到成品配送的全产业链。公司副总经理李培海详细介绍了数字化转型的成果:“我们的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设备升级,而是整个生产体系的再造。”
通过ERP系统的统筹协调,生产执行系统(MES)精准调度车间作业,实现生产指令电子化下达与全流程记录;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严格管理检测流程,确保符合国家药典标准;智能仓储系统(WMS)驱动AGV机器人实现自动分拣与扫码出入库,形成了覆盖全链条的智能制造生态。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离散组合型EBR系统(中药饮片智能生产管理系统),成为国家级中药饮片电子批记录试点项目,实现了生产指令无纸化下达、工艺参数数字化管控和全程质量可追溯。
“这套系统让中药生产有了‘科技标准’。”李培海说道。在仓储管理环节,智能系统替代传统人工操作后,仓储作业人力投入大幅减少,效率显著提升。而在生产端,EBR系统通过与ERP、LIMS等系统无缝对接,确保从药材投料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质量可控性。
守正创新
为道地药材刻上“数字基因”
在上药慧远庆龙的中药材标本展示区,来自重庆各地的道地药材标本整齐陈列。随手拿起一包黄连饮片,通过手机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这味药材的完整“履历”立即呈现——这是产自石柱县的黄连,种植过程全程可追溯,包括种植地的环境数据、田间管理、采收时间等信息。
上药慧远庆龙构建的全程溯源系统覆盖70多个常用中药材品种,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分别在南川、城口、石柱建立了3个标准化种植基地,严格按照GAP标准进行管理。从种植到加工,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这些基地与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深度合作,依托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确保药材的基源纯正和种植规范。
在传承古法炮制工艺的同时,上药慧远庆龙还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通过与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的合作,公司在“林麝天麻”“石柱黄连”等特色品种的研发上取得突破,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传统炮制工艺的精髓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以公司独创的离散组合型EBR系统为例,该系统将传统炮制中的炒、炙、煅等工艺参数数字化,既完整保留了药材的天然药性,又确保了批量化生产的高度一致性。
“做药就是做良心,我们的使命就是让老百姓用上放心药。”汪正龙的这句话,道出了上药慧远庆龙的企业初心。目前,公司已与西南医院、新桥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中药饮片供应、智慧药房服务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其“西洋参粉”“熊胆粉”等直服饮片单品销售额突破亿元,成为市场信赖的明星产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上药慧远庆龙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石柱、南川、城口等地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2024年5月,该公司荣获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颁发的“中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单位”称号。
展望未来,上药慧远庆龙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2025年前完成二期项目建设,实现年产值10亿元;到2027年,产值达到15亿元;2030年实现产值20亿元,打造上药集团西南地区中药现代化智能制造中心。“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通过科技创新,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的生机。”重庆上药慧远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明朗表示,“在数字重庆建设的浪潮中,我们将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为重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医药产业高地贡献力量。”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从单一生产到全产业链布局,重庆上药慧远庆龙走出了一条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之路。在数字技术与传统工艺的融合中,在科技创新与质量坚守的平衡中,这家企业正朝着“百年药企”的目标稳步迈进,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贡献着“重庆智慧”。
傅星辰 图片由重庆上药慧远庆龙药业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