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域创新格局 让每个学子自由全面成才探索“1+3+N”范式 守护学生“心灵绿洲”走好高质量发展进阶路 打造国际化办学“金名片”
第026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构建全域创新格局 让每个学子自由全面成才
探索“1+3+N”范式 守护学生“心灵绿洲”
走好高质量发展进阶路 打造国际化办学“金名片”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第六十六中学校
探索“1+3+N”范式 守护学生“心灵绿洲”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事关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

  作为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实验基地,重庆市第六十六中学校(以下简称“六十六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筑基善建,厚积有为”的办学理念,打造“1+3+N”心理健康教育范式,即通过建好1个市级基地校,打造3支队伍,联动N方资源,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质增效,形成了全员参与、多维联动、全面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让学生的“心灵绿洲”沐浴阳光。

  加强统筹部署

  推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开展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成为普遍性社会难题。面对家庭关系紧张、学业压力过大、人际交往不畅等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如何构建起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心。六十六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把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放在首位,围绕“六六尚勤·步步向好”德育工作思路,成立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从基础保障、体系建设、机制完善、规范管理、资源联动等方面整体规划、系统谋划学生的身心健康工作,创新构建了“1+3+N”心理健康教育范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各环节,打造了全方面、多层次、联动式的心灵家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所谓“1+3+N”心理健康教育范式,指的是学校作为重庆市心理健康工作实验基地,整体规划、统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每一位教师、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强化专业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三支队伍”建设,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支撑;以课程、活动、课题等为载体,联动“家校社医”等N方资源,协同助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共同呵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任务。六十六中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综合育人作用,打造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六十六中党委书记王卫说。

  打造三支队伍

  当好学生心理健康守护者

  3月10日,六十六中特邀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刘衍玲教授开展专题培训。此次培训旨在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

  聚焦《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赋能学生积极发展》主题,刘教授全面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着重阐释PERMA模型的深刻内涵,激发学校全体教师对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深刻思考。

  这是六十六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心理师资队伍,推进全员心育、全心育人的一个缩影。

  “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肩负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职责。我们加强专业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也将班主任及学科教师这两支队伍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范围,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学生心灵守护者。”六十六中校长刘晓蓉说。

  据了解,六十六中建立健全“引育留用”机制,充分利用高校优质资源,引进研究生充实心育队伍,完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与交流体系,锤炼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功,支持老师报考心理咨询师,构建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引领,2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全体班主任为主力,全校学科教师都参与的心育团队,确保学校心育团队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让“教师人人会心育”成为生动现实。

  目前,六十六中已有11名老师考取了心理咨询师C证并计划3年内全体教师全部考取该证。心育团队成功申报5个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多位教师在市区级优质课、竞赛课等竞赛中荣获一等奖,30余篇校家社协同育人和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相关的论文获市区级奖励。在2025年重庆市“五育润心”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赛中,学校王娟老师凭借其专业的素养和扎实的技能荣获一等奖。

  联动多方力量

  为学生心理健康护航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专业性特点的系统工程,除了需要学校的积极主动作为,更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地做好心育大文章。

  为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六十六中开齐开足专题心理健康课程,上好生涯规划课、心理班会课等特色课程,拓展五育润心融合课程,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与辨识度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小小心灵守望者修炼记”活动为载体,从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班级心育、心理社团等方面深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此基础上,六十六中广泛凝聚起学校、家庭、社会、医院的合力,推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帮助等方面的有效服务,以全方位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据悉,六十六中践行“同心同向·幸福共育”发展理念,创新校家社高效沟通形式,构建“6+N”幸福家长课程体系,组建“三心育儿”家长互助平台,举办“幸福亲子”同向育人活动,并联动了社区资源,畅通了医校合作渠道,系统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自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以来,六十六中在育人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连续9年被评为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其中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三维育心”和以校家社协同育人为主题的“三维育人”项目均被评为渝中区特色课程,“同心同向,幸福共育”项目在川渝四地德育论坛中做主旨交流。学子健康向上成长,在国际、国家级和市区级的各项比赛和实践中获得硕果累累。

  杜林燕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