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进”育新人 构建育人新生态“产城职创”融合发展 擎动城市能级跃升党建引领以清育廉 打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
第025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创新“三进”育新人 构建育人新生态
“产城职创”融合发展 擎动城市能级跃升
党建引领以清育廉 打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产城职创”融合发展 擎动城市能级跃升

  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经济同频共振的教育引擎,其发展高度直接牵动着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脉搏,更擎动着城市能级跃升的杠杆。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产教融合试点单位、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紧扣全市教育工作重点,立足新发展格局,以“产城职创”融合发展为核心路径,积极推动政校园企紧密联动,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政校园企联动

  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

  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凭借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西部职教基地、重庆永川国家级高新区核心地段的独特的区位优势,以“产城职创”为笔,绘就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崭新图景。

  破壁融合,多元共治。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以“破壁者”的姿态,整合政府、园区、企业等多方优质资源,组建了由永川区政府、大数据产业园、凤凰湖产业园以及科大讯飞、长城汽车、阿里巴巴等政校园企成员代表构成的发展理事会。一份份治理章程成为合作指南,一场场议事会议凝聚发展共识,政校园企在人才培养、学校治理、校企合作绩效评估、专业建设等关键性工作领域实现深度协同。

  资源合力,协同育人。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以改革者的魄力,依托永川“西部职教城”的产业沃土,聚力构建大思政、大场域、多主体育人格局。譬如,学校与永川区政府、凤凰湖产业园、德国西门子公司联建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西南赛事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永川区高新区管委会、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建“工程师学院”;与大数据产业园共同打造云谷产业学院、数字影视产业学院……这些“政府主导、园区搭台、校企双主体”的资源合力与多主体协同育人平台,恰似一颗颗明珠,串起了产教融合的生态链,让职业教育从城市发展的旁观者,转变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城市繁荣的生力军。

  产城职创融合

  打造发展新生态

  当前,重庆市正着力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永川区正加快建设千亿级汽摩产业集群,以及大数据产业、现代商贸物流等重点产业。

  当产业变革的春风吹进职业教育领域,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以敏锐的产业嗅觉,开启了一场刀刃向内的专业革命。学校不断调整自身发展模式,逐步从以文科类专业群为主向以智能制造、大数据等工科类专业群为主转变,确立了工业强校、商旅兴校、航空特色的发展模式。

  在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赛道上,学校通过与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现代学徒制试点,持续扩大订单班数量,创新“三跨两融”种子班、现代工匠班等人才培养模式,联合打造世界技能竞赛训练基地、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育人载体,不断深化和丰富产教融合形态,延展多元办学形式。

  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学校围绕市场定培养目标,建成“工业机器人运维高校工程中心”“物联网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等2个市级平台,携手合作企业组建校级技术技能服务中心、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8个,组建“西部职业教育研究院”“黄炎培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室”等4个研究智库,持续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因“城”而生、顺“市”而为。从专业重构到模式创新,从人才培养到技术服务,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与城市同呼吸、与产业共命运,塑造出产城职创融合发展的新生态。

  多元共生共荣

  打造产教深融新载体

  学校通过党建领航把正育人方向,以产教深融为路径,聚力打造“党建领航、产城职创,协同构建‘五有城职人’服务育人新体系”,该项目成功获批重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大育人”精品项目,这正是学校打造多元共生共荣融合载体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产教联动,以教促产,构建“产教联合体与产教融合共同体”。面向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学校依托永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共建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工业软件产教联合体、工业机器人产教联合体;牵头多家企业共建智慧零售产教融合共同体、工业机器人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融合发展共同体矩阵。

  校企协同,以产助教,打造“现代产业学院”。学校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在园区、企业、校内等多场域组建长安长城汽车现代产业学院、航空学院等6个现代产业学院,其中已建成3个重庆市级现代产业学院,建立起特色鲜明的产业学院体系。

  大师引领,产学合作,打造“技能大师工作室”。学校先后建成陈志军汽车维修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陈波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工中心操作工罗飞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智能制造方向),使学校成为集人才培养、技能竞赛、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教融合“示范田”和人才培养“新高地”。

  如今,在“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模式引领下,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服务地方共生力、服务产业支撑力、服务地方贡献力、服务发展办学力持续提升。建成工信部数字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人工智能“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等10余个省部级及以上实体项目;近三年累计为成渝两地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5000余名。

  展望未来,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产业变革,以更创新的精神探索育人模式,以更务实的行动服务区域发展,奋力建设具有城市职业特色的高水平高职学校,为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贡献更多“城职智慧”。

  曹月 骆伟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