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 产教融合虚实一体 提升三峡库区低碳人才供给重庆大学 发挥优势集群发展 深度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重庆高校着力建设产教融合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重庆师范大学 创新虚实融合路径 构建数智地理人才培养新体系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建设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 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
第015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三峡学院 产教融合虚实一体 提升三峡库区低碳人才供给
重庆大学 发挥优势集群发展 深度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重庆高校着力建设产教融合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
重庆师范大学 创新虚实融合路径 构建数智地理人才培养新体系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建设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 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师范大学 创新虚实融合路径 构建数智地理人才培养新体系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在开州建设的野外观测台站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GIS创新研究团队(以下简称“团队”)立足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依托国家一流专业、重庆市重点学科的优势资源,整合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西南山地分中心、重庆市首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等平台,建设空天遥感信息工程产教融合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以“虚实结合”为主要路径对数智化地理学人才培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创新和实践,为数智化地理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范式。

  把稳思政舵盘

  深化专业育人改革

  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才社会责任感与创新意识,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发展需求?

  团队以“五融合”的虚实结合课程思政改革为抓手,推动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地理人才。即融合国家与地方需求,引导学生“知国情、担使命、强本领”,增强国家情怀和责任担当;融合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整治等实践教学,强化社会责任感;融合学生双创,实现“以赛促学、以创育人”;融合线上资源,强化教育要素与学生的互动;融合职业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升学深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五年,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获评十多项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教学名师和团队等,培养各级“青马工程”学员400余人、地理学人才西部计划志愿者90余人。

  夯实实践根基

  构建虚实融合课堂

  信息化时代,抽象的地理空间大数据在带来海量学习资源的同时,也产生了学习认知多尺度割裂的问题,影响深度学习。

  团队依托国家数据中心、国家级野外观测台站以及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成“地理原理—规律验证—环境观测—科技创新”四级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开展“沉浸式+互动式+情景式”教学,实现了地理环境全周期观测、自然灾害模拟以及区域环境本底地理空间大数据多维实景空间认知。

  与此同时,团队统筹建设“自然+人文+信息”的虚拟现实基层教学组织,打造集教学研讨、资源整合与成果推广于一体的师生共育创新平台,实现了对西南大部分地理类高校覆盖。

  聚焦能力靶心

  创新产教协同机制

  以空天遥感信息工程产教融合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为依托,学院与中再云图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先企业、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等相关单位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引产入训完善虚实结合链条,推进学术研究、技术应用和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一方面,学院以微课题研究形式引入教师与企业科技项目攻坚,由企业提供真实项目训练与就业支持,形成“微尺度—跨学科—项目制”特色培养模式。滚动建设地理学应用案例库260例,建设典型微课题37项,参与科技项目的学生超过70%。

  另一方面,学院深化赛教合一、以赛促教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通过设立院、校两级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帮助学生将竞赛中的成果转化为市级产品与服务,学生以微课题成果参加挑战杯、双创等相关学科竞赛比例跃增50%。同时积极引入企业资源,打通了从竞赛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产品转化超过40项,经济效益超过1200万元。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