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 产教融合虚实一体 提升三峡库区低碳人才供给重庆大学 发挥优势集群发展 深度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重庆高校着力建设产教融合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重庆师范大学 创新虚实融合路径 构建数智地理人才培养新体系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建设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 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
第015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三峡学院 产教融合虚实一体 提升三峡库区低碳人才供给
重庆大学 发挥优势集群发展 深度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重庆高校着力建设产教融合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
重庆师范大学 创新虚实融合路径 构建数智地理人才培养新体系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建设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 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大学 发挥优势集群发展 深度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重大师生在博世氢动力公司参观燃料电池生产线

  去年7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立项名单,重庆大学先进材料专业群和新能源与储能专业群成功入选。

  这是重庆大学深入探索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领域,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侧影。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建设有竞争力的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成为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重庆大学充分发挥区域发展地缘、产业、体制等优势和学校以工见长的学科、平台、团队等优势,打破学科专业壁垒,积极打造满足地方产业需求的专业集群。

  今年1月,由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共建的重庆市先进材料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建设正式启动。参与重庆先进材料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建设的高校,将依托各自相关学科专业资源,与26家先进材料产业链头部企业或机构一起,开展有组织的集群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

  据了解,重庆大学先进材料专业群采用“3135”材料冶金跨界融合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即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个专业,使用1套人才培养体系,构筑“思政”“科创”“产联”3个育人平台,践行思政、科教、产教、师资、课程5个融合,着力培养具有跨界整合能力和未来驾驭能力的拔尖创新工科人才。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重庆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牵头整合西南大学、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等重庆多所高校新能源与储能相关学科的优势资源,成立新能源与储能专业群,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校企联合育人、共同打造双师队伍,建立“4+5+1”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储能领域人才的当代创新创业精神、工程科学观、工程伦理观,为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目前,新能源与储能专业群已与东方电气集团、宝武集团、中国能建、中国华能等龙头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建成国内首条锂硫电池中试线试产系列锂硫电池模组,完成了同期全球规模最大的燃料储能中试装备研发;建成国内首个吨级镁储氢合金中试产线;与中国华能、中盐集团联合研发的中国首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正式投运;形成的储能市场政策建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

  如今,专业群的优势教育资源与头部企业的优势产业资源已初步实现深度融合。专业群聘请了中电建、中船、东方电气、南方电网等20余家储能领域龙头企业的40余位技术精英担任企业导师,与30余家长江经济带、西南等地区的储能领域头部企业合作建设联合实习实践基地,形成紧密协同的储能产业创新生态,人才培养成效日渐凸显。

  近3年,新能源与储能专业群毕业人数约2200人,毕业后入职东方电气、比亚迪、长安新能源等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产业群企业共1600余人;先进材料专业群毕业生到本行业(领域)就业的比例持续提升,涌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日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港珠澳大桥上的“铁娘子”张宝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龙柱等一大批行业杰出人才。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