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读百草,在文字里遇见生长的力量从历史层面重构对“水”的认知送给儿童一块田和三个密码一部生动的军队政治工作教科书
第008版:共赏百本好书
上一版   
谷雨读百草,在文字里遇见生长的力量
从历史层面重构对“水”的认知
送给儿童一块田和三个密码
一部生动的军队政治工作教科书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本好书送你读

谷雨读百草,在文字里遇见生长的力量

郭小龙

  4月20日是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雨生百谷,万物蓬勃生长,大地满是生机。在这充满希望与诗意的时节,我们介绍新书《人间百草》。大家可从中领略其与节气相得益彰的独特魅力,一同在文字间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编者

  人间四月,繁花盛开;谷雨时节,百草葳蕤。在明媚的春色里,在淅沥的细雨中,在温暖的阳光下,捧读田炳信的《人间百草》,仿佛走进了一片盎然,恰如流连于一派葱茏,一幅幅人间草木的雅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让人们惊异,更让人们欢喜。

  田炳信是知名的作家、诗人、画家和媒体人,他把作家的柔性细腻、诗人的丰沛情感、画家的色泽绚烂、媒体人的见多识广,一一凝聚于笔端,使该书既是一本植物学宝典,也是一本较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还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精美画册,叫人爱不释手,在阅读中享受着春风拂面的愉悦。

  我国幅员辽阔,天南地北,由东到西,百草丛生,它们在时序里自由地生长,在风雨里勇敢地向前,在旱涝里如一地坚守。虽然这些草木是自然界里最普通不过的植物,却是我们永远相亲相伴、不离不弃的朋友。

  百草易见,一旦冠以“人间”二字,就有了自然、人文、历史的鲜明指向,也有了在天地间屹立的不朽身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对百草最好的精神写照,是它们,在大地上年复一年地吟唱着生生不息的凯歌。

  《人间百草》这本书受到热捧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没有简单地去进行图解,写成“百草说明书”,而是既着力于百草的客观表象,又发力于它们的深刻内涵,带领读者从药草中去窥见古人的智慧,在草木间去寻觅生命的真谛,在传说里去感受久远的纷纭。在作者的笔下,每一棵看似简单普通的草木,其实都有自己独到的价值,可谓“一棵草是一部文字史,一棵草蕴藏着哲学史,一棵草构建一部宗教史,一棵草支撑起一部《诗经》的寄思”,以草为介,引发我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的思考。

  全书以《本草纲目》中的草药名称为线索,结合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从《尔雅》《诗经》《黄帝内经》等中华古籍中汲取文史哲和训诂学的饱满养分,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场景,作者用极其细腻温和的诗意笔触,将人们对生老病死、饮食、社会认识等诸多方面的深刻理解和体悟融入在所有的文章中,让我们在阅读中仿佛穿越时空,在与古人进行一场场开心的对话。透过作者细致翔实的文字,我们会进一步发现,草木虽然平凡,但又有极其不凡的品质,它们坚韧不拔的精神,无私奉献的风范,不求索取的境界,无不映照着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位追求。而一棵草木的栽种、发芽、吐叶、开花、结果,既有时间的用心呵护,也有自己奋力的奔跑,无不切合着人草同心、彼此相谐的生命律动。读此书,我们应该能够从百草身上发现更多的精神思考,汲取更多的生长力量,也会在今后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全书的文字里,我们时时都可以感觉到一种震颤。这种震颤来自于作者对每一棵草木的认真书写,如《斗雪红》一文中,作者描绘了月季花在严冬中傲然绽放的景象:“雪一来,空寂的北方霎时间灵气弥漫村村落落,童音喧闹,墟烟袅袅,白野雾蒙蒙一溜烟跑进天边……月季也就有了一个雄赳赳气昂昂的名字:斗雪红。”这样的描述让人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月季花的艳丽与傲骨;又如《半夏物候》,我们知道半夏逆暑而生,别名众多,它的生长特性与古代物候学相呼应,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了特殊地位,“假如自然界有公平一说,‘半夏’就是一个必选项,在阴阳裂隙之间,不偏不倚生根发芽。”半夏不仅具有治疗腹胀、目不得瞑等病症的奇效,更寓意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在这里,作者将自然规律、阴阳哲学与植物生长巧妙勾连,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读完此文,谁能够说半夏就是草芥,而不是不忘初心、肩负使命的尘世英雄呢!而曼珠沙华,又名彼岸花,是一种生长在阴湿之地的植物,它在传统文化中经常被赋予幽暗、悲伤的象征意义,然而在本书中,作者却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解读,曼珠沙华先开花后长叶,花开时不见叶,叶长时花已谢,这种独特的生长习性隐喻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赋予了一种植物的悲情特质。

  有时候,我们往往会“自以为是”,觉得对草木很熟悉,很了解,其实经常会囿于传统的认知,以讹传讹,与正确的答案大相径庭。读《人间百草》,作者让我们得到崭新的收获。比如有一篇写茭白的文章,原来人们当蔬菜吃的那个称之为茭白的部分,是病变后的产物,“它在生长的时候被黑粉菌感染,感染后变得肥大畸形且不能结穗生发,它几乎被农人弃之于岸,被掰掉还能继续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没病的反而被人们无情地淘汰,有病的却被奉为嘉良。”奉为“嘉良”的就是我们吃的茭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打开一扇窗”,缺陷也许不可避免,说不定有时候会有大用处。不得不说,作者真是写活了人与草木间的互动故事,且复活了一棵棵草的文化现场,在诸多的“故事”里和“现场”中,都是一份份难得的可心与温馨,每一棵草木始终坚持向上的积极姿态,破土而出的不懈努力,临风沐雨的无畏胆识和开花结果的朴实夙愿,才是一种正确生长的榜样,这也是《人间百草》奉送给我们的人生哲理。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人间百草在时间里枯荣,也在岁月里留下自己的欢歌,它们用卑微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我们读了《人间百草》,也许可以像百草一样,在岁月里优雅地生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