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市云阳双江中学校“心悦课堂”示范课 |
培育市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名师共13名,县级骨干61名,教师获市县级以上奖项50余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性竞赛奖项17项,学校获评市级“双培养”工程优秀创新案例、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
一项项亮眼成绩,凝结着重庆市云阳双江中学校(以下简称“双江中学”)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与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
依托“双培养”工程,双江中学党委通过“党委引领支部、支部带动党员、党员辐射团员”的三带动机制,构建“五联动”培养体系,推动党员教师、骨干教师与全体教师互促成长,走出了一条契合教师成长、彰显学校特色、可推广可借鉴的发展新路径,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双中经验”。
示范引领“三带动”
激活党员先锋模范力量
党员教师邓英积极参与“青蓝师徒结对工程”,坚持为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和引领课,指导10余名青年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等;党员教师潘凤麟作为教务处副主任,关爱体谅老教师,大力培养新教师,创新管理与考评制,创造了特殊资格类上线456人的优秀成绩……
在双江中学,每个党员教师都是一面高扬的旗帜。他们在指导青年教师、服务教师发展的实践中率先垂范,凝聚起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教师队伍建设关系教育发展全局。双江中学党委以实施“五双工程”为抓手,以“教学教研骨干向党员教师发展、党员教师向教学教研骨干转型”为“双培养”导向,构建“三带动”培养机制,充分激发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活力,形成党员教师发展与教学教研骨干专业成长双向赋能的人才培养格局。
聚焦校党委成员带动支部建设,学校建立“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强化校党委成员履职能力;创新“双向互促”考核机制,形成“月度督查、季度评估、年度考核”常态化机制,深化基层党组织规范建设成效。
围绕支部委员带动党员成长,学校创新组织生活“双融合”;设立思政教育、学科教研、班级管理等3个微党建项目,推动党员发展“双培养”;构建学科支部“一带一”结对共建机制,实现结对帮扶“双提升”。紧扣党员教师带动骨干培养,学校党委开展8个“红岩党员示范岗”“一岗一特色”典型引领活动,组织50对党员教师与非党员骨干教师结对,成立4个党员领衔的学科教研团队,承担市县级教研课题18项,指导青年教师29人次,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通过‘三带动’激发引领力、增强凝聚力,也有效带动党员干部、党员教师在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等过程中亮身份、树形象,扛硬活、挑重担,打头阵、当先锋。”双江中学党委书记贺小平说。
赋能成长“五联动”
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养
“立足学校内涵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规划,学校在‘三带动’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延伸构建‘五联动’培养体系,以‘铸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为目标引领,持续增强头雁领航力与群雁齐飞力。”双江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朱可说。
“五联动”培养体系通过联动开展理论学习,强化思想武装;联动开展课题研究,推动能力跃升;联动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改革;联动开展评价考核,激励争先创优;联动推进典型培育,释放榜样力量。
据了解,双江中学党委整合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资源,建立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同步研训机制,促进党员教师与业务骨干协同成长,推动实现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同步提升。依托党员骨干教师,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开展教学实践反思和课题攻关,推动教研活动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通过“任务驱动型早自习”“目标导向型课堂”“情景浸润式教学”模式,打造“心悦课堂”,推动教学改革。建立“双培养”成长档案,精准跟踪教师思想与业务发展情况,实现思想淬炼、专业精进的协同发展。
与此同时,学校党委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建立“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育人成效”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推进评价的科学合理运行;实施党员骨干、入党积极分子、普通教师三类教师的差异化考核,推动精准指导与动态管理同向同行;设立“双培养”专项奖励表彰,激活教师队伍争先进位的赛马比拼动能。选树党员教师与骨干教师中的先进典型,通过组织专题分享会、事迹宣讲会等活动,联动利用校内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打造“线上+线下”宣传矩阵,立体化推广典型经验,形成“树立先锋榜样、带动全体成长”的示范引领效应。
双江中学以“五联动”推动教师职业发展、支部组织建设、学校教育发展,形成了“党建引领,业务提质”的生动局面。
贺小平 朱可 图片由重庆市云阳双江中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