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GE医疗展区 |
 |
GE医疗在2025年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展出国产高端PET/CT |
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上,GE医疗携80款100%数字化、智能化产品亮相,其中新品数量、国产创新研发和制造数量均创历届新高。其中,一款能将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窗口提前至症状出现前10—15年的精准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吸引了众多参会人员的注意。
据介绍,这款解决方案搭载的核心设备PET/CT、PET/MR已经在GE医疗北京和天津基地实现了国产化。而基于该解决方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一院”)正在打造精准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全链条临床体系。
打造AD全链条诊疗的西部高地
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西南地区AD患病率超全国3%-7%的均值,重庆市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7.8%。
为破解AD早期诊断难题,重庆附一院率先引入GE医疗PET/MR设备,通过无创、高灵敏度的影像技术,精准捕捉大脑淀粉样斑块等病理特征,将AD诊断窗口提前至症状出现前10—15年。
在一张AD患者的PET/MR影像中,大脑皮层的Aβ淀粉样蛋白沉积通过示踪剂显影,荧光斑块清晰可见。“传统诊断依赖Tau蛋白,但Aβ淀粉样蛋白的出现更早,这为早期干预争取了黄金时间。”重庆附一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承欧梅解释道。
依托PET/MR的技术优势,重医附一院构建了“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全链条诊疗体系,并联合神经内科、核医学科、老年病科等多学科专家开展每周MDT会诊,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目前,医院已完成200余例AD专项检查,临床数据证实,PET/MR在疾病分期、鉴别诊断及治疗监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正以示范效应,为全球AD精准医学提供解决方案。”该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吕洋表示。
“以智提质”推动全流程创新
重医附一院的临床突破,离不开GE医疗在分子影像领域的国产化布局。作为业内唯一拥有核医学分子影像全系列产品的企业,GE医疗推出的国产光谱数字SIGNA PET/MR搭载超高灵敏度数字化TOF硬件平台、ZTE零回波准CT成像平台及全新光谱诊疗平台,实现了AD病理特征的精准定量与显像。这一成果仅是GE医疗全面国产成果的缩影。
历经三十余年深耕,GE医疗已在北京、天津、无锡、上海、成都、深圳六大基地构建普惠到高端全覆盖的国产能力,其在国内销售的95%以上的产品已经实现国产,主流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更超过85%,轴承、探测器、球管、超导磁体、线圈、超声探头、麻醉机、心电、监护等核心零部件均已实现国产。其中,CT球管从2021年起国产,且正在加速全系列球管以及更多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
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表示:“GE医疗不断推进全面国产,并基于中国临床独特需求,让融合全球资源和中国智慧的成果能走出实验室,真正落地到临床一线乃至县域乡村的神经末梢中。在这过程中,我们认为,让医疗的普惠性跨越地域与资源的鸿沟,就是医疗+AI赋能的本质。为此,我们围绕Digital(数字化)、Disease(疾病)和Device(设备)三个核心,以疾病为导向,将AI驱动的技术创新拓展至全线产品,以智提质,推动全流程创新,发展医疗新质生产力,支持设备更新行动和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4年,GE医疗本土采购额近百亿元,带动京津冀、成渝、长三角、大湾区四大产业链集群超1000家供应商发展,孵化16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以超高端CT产品的核心零部件——铝合金铸件为例,之前国内CT企业依赖进口。GE医疗找到了辽宁卡斯特金属材料公司,双方合作生产出了合格的铝合金铸件,填补了国内空白。
张轶昊表示,拥有百年分子影像历史的GE医疗将继续深耕核医学技术研发,凭借全线分子影像解决方案和服务,推动临床重疾的攻克,让更多的国内患者在个性化的精准治疗中受益,提高生活质量并延缓疾病的进展。
李燕 图片由GE医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