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重庆有“数”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一季度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1100亿元南岸茶惠大道6月底建成通车“四维贯通”创新实践 重构健康育人生态
第0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重庆有“数”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一季度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1100亿元
南岸茶惠大道6月底建成通车
“四维贯通”创新实践 重构健康育人生态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
“四维贯通”创新实践 重构健康育人生态

  在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健康育人不仅事关青少年全面发展生态的培育,更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落实。

  重庆市教科院巴蜀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巴蜀实验学校)瞄准制约学校健康育人存在的维度割裂、目标断层、协同缺失等关键问题,聚焦“健康赋能成长”,坚持不懈探索。历经22年3个阶段,学校逐步形成贯通身体、情绪、心智、社交4个维度的“四维贯通”健康育人体系,不仅实现健康育人的方法创新,更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范式变革。

  从“体能达标”到“全人健康”

  破题:健康育人的现实之困

  健康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石,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可持续的生命力支撑。一段时间内,多数学校对健康育人的理解局限于体质健康管理,健康素养教育存在实施碎片化、学段培育目标断层、校家社协同缺失等瓶颈。

  如何打破健康育人等同于体能达标的固有认知?如何打通体育、心理健康、学科之间的育人通道?

  作为重庆市教研教改实验基地,巴蜀实验学校立足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段衔接优势和课程创新优势,以前瞻眼光和专业引领开启新时代健康育人的深度探索。历经22年3个阶段的不断升级进阶,学校构建起以学生身体、情绪、心智、社交4个维度的健康为支柱的“四维贯通”健康育人体系,破题健康育人的现实之困。

  区别于以“体能达标”为评价导向的传统健康育人,“四维贯通”健康育人体系打破单项评价桎梏,将健康视为身体机能、情绪管理、认知发展和社会适应的有机统一体。

  在“四维贯通”全面发展的健康育人新主张指引下,巴蜀实验学校构建起“身体强基—情绪赋能—心智进阶—社交协同”的螺旋发展模型,使健康育人从体育课的附属环节升华为贯穿各学科、浸润各环节的育人体系;形成“九年一贯”进阶的三阶目标体系,实现从碎片化训练到全面发展的转型;搭建“校家社立方”协同的“三位一体”支持网络,激活“1+1+1>3”的倍增效应。

  学校立足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特性,锚定“一年一级台阶,九年全面成长”发展目标,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将1至9年级划分为习惯筑基、责任觉醒、自主管理3个核心阶段,通过开发阶梯式健康教育成长课程群链,打造融合式健康行为浸润活动矩阵,构筑多元式健康共育协同机制,掀起全面发展的系统改革。

  课程筑基,构建四维贯通的健康育人课程体系。学校构建了“双轨并行”的健康育人课程体系,跨学科融合的健康教育资源渗透课程以国家课程为根系主干设计“健康素养发展树”,在语文、数学等学科关键节点嵌入健康主题,实现健康育人全方位覆盖;“四维阶梯课程群”,针对1至9年级学生特点设计108个专题项目,以真实问题为导向,按“四阶九环”框架实现健康素养的螺旋式培养。

  活动赋能,打造浸润式健康行为养成矩阵。学校按照日常习惯养成类、主题节日活动类、社团拓展类以及校家社联动类4大类别设计打造每日晨跑、心理剧排演、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各类活动相互交织,共同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行为培养体系。

  协同聚力,健全校家社三位一体支持网络。针对校家社协同存在的短板及责任分散问题,学校创造性地建立了全面且多维度的健康共育协同机制。通过“健康联席会议制度”三方决策共商、“健康资源枢纽站”社区服务嵌入、“健康契约2.0”动态责任绑定等机制,打破校家社壁垒,形成“决策共商—服务共享—责任共履”的闭环体系。

  从“理念革新”到“育人质变”

  立新:全面发展的系统改革

  “六年级学生肉类的浪费比例是多少?四年级学生餐食蔬菜比例是否需要提高?”在巴蜀实验学校六年级数学《统计》一课中,教师以校园午餐剩饭量统计为项目载体,指导学生运用分层抽样法收集各年级餐盘数据,并依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延伸开展“健康餐盘设计师”活动,让基于数据证据的健康管理决策能力在学生心中悄然生根。

  在巴蜀实验学校,像这样生动有效的课程案例还有很多。《小树苗挺直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坐姿、站姿,学会脊柱保护操,《情绪颜色变变变》教会学生用颜色代表喜怒哀乐基本情绪,准确表达自身感受,《逻辑推理大师》用5个推理案例引导学生运动思维导图解决生活问题,《批判性思维辩论赛》通过辩论形式教会学生运用逻辑论证分析社会健康议题……

  基于多元课程体系,学校打破照本宣科的老办法,用“先体验、再思考、后行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学会健康生活。三段进阶情境创设中,1至3年级注重创设游戏化情境,实现“玩中学”,如“护眼精灵闯关营”,通过角色扮演纠正读写姿势,活化习惯养成;4至6年级注重开发问题情境,实现“做中学”,如“教室空气侦察行动”,指导学生使用PM2.5检测仪排查通风死角,驱动深度思考;7至9年级则对接真实社会情境,实现“用中学”,如参与“社区老人健康档案建设”,锤炼责任担当。

  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个人、家庭、社会”三个维度联动巩固学生好习惯。例如,个人维度推行“健康成长存折”,鼓励学生每日记录饮水、运动等基础健康习惯,累积积分可兑换体育器材使用权;家庭维度开展“家庭健康实验室”活动,如亲子合作设计低糖食谱,录制“健康烹饪微视频”;社会维度成立“红领巾健康宣讲团”,年均开展社区服务5次,如为养老院设计防跌倒设施、制作《青少年营养手册》。通过“情境带入真实问题、探究建构健康认知、实践促成行为转化”的闭环设计,使健康教育从知识记忆转向素养生成。

  伴随着“四维贯通”健康育人的深入实施,巴蜀实验学校健康育人生态正发生“质”的变化:学生成长实现可视化跃升,近视率、脊柱侧弯检出率大幅下降,体能测试优秀率、情绪调节能力达标率大幅上升,抗挫力测评中“主动解决问题”行为占比达76%;学校健康育人品牌实现立体化塑造,已有来自全国二十余省市6000余人次前来考察、交流,对学校的健康育人体系创新给予高度评价。

  张松 夏荣春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