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维度深刻理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把握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的内在要求艺术赋能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善于运用数智技术开展党建工作
第010版:思想周刊·策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从四个维度深刻理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把握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的内在要求
艺术赋能巴渝和美乡村建设
善于运用数智技术开展党建工作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4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握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的内在要求

王立坦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是创新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适应时代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是繁荣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要多层面多维度认识理解新型文化业态的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增强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主动性、针对性和长效性,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深刻认识新型文化业态的特征。新型文化业态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领域内呈现出的新质态、新形式,是文化传播的新载体、文化体验的新场景、文化消费的新模式,具有三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突出“新”的特色。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紧扣时代脉搏,突破传统文化业态的印记和模式,对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达到全新文化产业的诞生、既有文化产业的升级、文化同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等多种效果,体现出较强的创新性、时代性。二是突出“融”的理念。文化的传承传播需“融入”载体呈现,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新型文化业态也需要在推动文化与多个领域深度融合上做文章,重构文化供给的供应链、生产链、价值链和产业链,丰富“文化+”“+文化”的答案。三是突出“态”的导向。业态蕴含着一种成型成熟的特征,是文化创新发展后的实然、适然结果。既看“姿态”,审视文化发展中已经呈现出的新样态、新状态;又看“态势”,评估文化发展新业态是否具有良好的机遇和前景,以利于市场化对接、产业化打造和规模化生产。

  全面考量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条件。新型文化业态是资源优化配置、要素重组整合的产物,其发展繁荣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共同作用。一是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要建立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框架,放宽市场准入,加强金融支持,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探索文化数据要素流通规则,为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要提升动态监管能力,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传媒、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构建敏捷治理体系,平衡好创新激励与风险防范。二是丰富多元的市场需求。要以需求为导向,关注各类消费群体的圈层特征,梳理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需要,挖掘利用本土文化,优化调整文化生产方式和消费体验,增强文化供给对产品多元化、功能融合化、服务品质化消费需求的适配程度。三是成熟强大的技术基础。要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在区块链、云计算、扩展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方面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筑牢新型文化业态的底层技术支撑。要完善文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建设文化大数据平台、数字文化资产交易系统、沉浸式体验设施等,打造文化要素流动与转化的枢纽。

  科学把握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路径。新型文化业态的孕育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内容—技术—场景—制度”四维框架中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首先,内容提炼是基础。要以弘扬为宗旨,深入挖掘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土地域文化中的深邃智慧和思想精髓,擦亮文化标识。要以传承为原则,注重文化的原有特点与内涵,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和优秀传统,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和延续性。要以适应为导向,推动文化发展与时俱进,结合时代需求和现代审美打造优质文化产品。其次,技术创新是驱动。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要重视前沿技术特别是数智技术研究应用,对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解构和现代化表达,重塑生产流程,拓宽传播渠道,提升消费体验。再次,场景打造是磁场。要积极打造一批涉及创意设计、内容传播、装备生产等文化领域的产业园区,以园区聚项目、以项目兴产业。要持续完善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以及影剧院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积极推动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为优质文化的呈现搭建更多阵地。要打通文化全产业链,从资源端、研发端、营销端、需求端各流程开发新场景,不断“补链”“强链”。最后,制度创新是保障。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文化发展的规划以及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方针,紧跟政策导向,找准立足实际推进实施的结合点和发力点。要弥补制度投放缺位或失效,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的条例办法,在资金、税收、土地、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市网络舆情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