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位于大渡口区的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与机械臂协同生产新能源汽车齿轮。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
 |
重庆井谷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
从19年前民营企业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尝试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同频共振”,到近4年来大渡口区非公企业党组织累计实施党建项目1800余个,攻克生产经营难题1600余个,为企业累计节约和创造价值约50亿元——
4月1日,位于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区的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秋田公司”)维修车间里,设备科机修组张志刚师傅看着曾经凌乱拥挤的货架变得清爽有序,脸上露出笑容:“现在领备件精准高效,不像过去‘大海捞针’了。”
从“大海捞针”到“精准高效”,改变源于秋田公司持续深化的“党建项目工作法”。作为2024年公司129个党建项目中的典型之一,“备件消耗”专项改善项目组通过党员协同努力,月均20.9万元的备件消耗大幅下降至13万元左右,降幅达35%,备件仓储杂乱无章的情况也不复存在。
受益于“党建项目工作法”的不止秋田公司一家企业。秋田公司党委原专职副书记、建桥园区非公党委副书记贺永林表示,近4年来,大渡口区非公企业党组织累计实施党建项目1800余个,攻克生产经营难题1600余个,为企业累计节约和创造价值约50亿元。
锁定小备件
三个月降本20余万元
秋田公司党委副书记杨远明告诉记者,党建项目工作法,指的是以支部为单位、党员为对象、项目为载体、效益为目标,把党建工作具化为一个个项目落实,全面推行“责任支部”和“效益党建”。
从2006年启动探索至今,秋田公司已经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工作模式——依托党员骨干、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为主体建立党建项目创新工作室。这些工作室围绕技术、管理、质量、销售等发展难题“一项目一攻关”,建立“项目选题、论证立项、组织实施、评估考核”闭环落实机制,在党建引领下解决企业发展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秋田公司党委第二党支部原书记张明玉,就是“备件消耗”党建项目组的发起者和负责人。
2024年前三季度,秋田公司产值同比增长24.4%,所有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随之而来的是备件领用成本一路飙升,设备维修费用居高不下。
去年9月,张明玉在车间巡查时敏锐捕捉到问题——仓库里堆满“沉睡备件”,维修单上报的金额却越来越高。张明玉眉头紧锁说道:“这哪是领用备件,分明是乱烧钱!”
哪里有问题,党员就出现在哪里。二支部发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扫雷行动”,大家调取6至8月备件消耗明细,像侦探一样对着电脑屏幕逐行“破案”——某型号轴承月均消耗15件,远超设备维护周期;小到几元的螺丝出现“隔日重复领用”……
经上报公司党委后,二支部针对“备件消耗”板块成立专项改善项目组。张明玉带着支部委员蒋仁义、彭大伟和入党积极分子黄德勇,开始给备件管理“动手术”。
他们先为请购流程装上“智能阀门”:200元以下物资由机修组长“把关”,200元—500元交给保障科长“审核”,500元以上直达分厂厂长“终审”,全部要求书面审批程序,彻底堵住“电话请购”的漏洞。
现场换件环节更是设下“双重关卡”:故障设备验明正身才能开具领料通行证,同类备件采购必须拿三家供应商的报价单进行对比,性价比高者才能“闯关成功”。项目组还列出“重点监控清单”,单月消耗10件以上、单价200元以上的备件全被列入“黑名单”,每个季度都要接受使用寿命“大考”,不合格的直接淘汰。
三个月的“手术”立竿见影——去年6至8月备件月均消耗20.9万元,到9至11月直接下降到12.1万元,如今每月稳定在13万元左右,相当于三个月降本20多万元。该项目也获评2024年下半年公司“管理类党建项目三等奖”。
创新工作室
为企业累计创利8000万元
作为全国领先的高端摩托车齿轮生产研发基地,秋田公司多年来与本田、宝马、比亚乔、比亚迪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关系的缔结,背后也有党建项目创新工作室立下的汗马功劳。
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公司技术科科长刘太钟就是见证者之一——当年日本本田公司来中国考察大排量摩托车时,考虑与秋田公司展开合作。但当时国内锻造设备较为落后,日方担心秋田公司的产品达不到其精度要求。
“开发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齿轮凸爪锻造成型工艺是最大的难题。”刘太钟回忆说,当时公司把任务指派给他负责的创新工作室。同时党委成立大排量摩托车齿轮开发项目组,由刘太钟担任组长,13名包括生产、技术、质量等在内的部门负责人和党员先进分子担任组员。
“要想解决技术难题,我们只能从模具结构入手。”刘太钟说,他带领项目组成员翻阅大量资料,通过数百次试验,找到合适的模具结构,最终采用三层导向,确保上下模具的缝隙在0.12毫米以内。
创新工作室耗时两年攻克了凸爪件锻造难关,为秋田公司之后研发多款高精密齿轮奠定了基础。该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新增销售收入近7000万元人民币,其中直接出口创汇约380万美元。秋田公司不仅接到了日本本田的订单,德国宝马、春风等企业的大排量摩托车订单也纷至沓来,公司制造能力迅速提升。
据统计,近年来创新工作室实施的党建项目,为秋田公司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价值约8000万元。
“依托‘党建项目工作法’,我们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转化为党建项目,通过‘立项—实施—验收—推广’闭环管理,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站在秋田公司党群服务中心,杨远明坚定地说:“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党建,这是秋田不会改变的初心。”
经验再孵化
攻克生产经营难题1600余个
同样位于建桥工业园区的重庆井谷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井谷元公司),是全国首张重庆小面生产许可证获得者。但贺永林2023年5月调任井谷元党委专职副书记后,发现企业正面临“成长的烦恼”:早餐粥生产线效率低、小面包装依赖人工、技改攻关缺乏骨干……
“企业的痛点就是党建的发力点!”作为秋田公司党建项目工作法的首创人,兼任建桥园区非公党委副书记的贺永林和井谷元公司党支部一拍即合,把“责任支部”“效益党建”理念变成具体行动——成立两个党建项目组,让党员在技改一线“揭榜挂帅”。
在早餐粥生产线改造时,党员们发现传统布局浪费空间,拿着卷尺反复测算,画出十几版设计图;小面包装自动化遇到封口技术瓶颈,党员技术骨干一头扎进实验室,对比20多种材料,终于找到延长保质期的“密码”。
项目组连续奋战3个月,换来可喜成果:生产线效率提升30%,场地节省50%,小面保质期突破行业纪录。连设备厂家都惊叹:“你们项目组的党员比我们工程师还‘轴’!”
除了为井谷元公司注入技改创新动力,党建项目工作法经验也在园区“开花结果”。贺永林为各企业量身定制党建方案,招收20人,举办培训班12期,让没有党组织的企业也能共享党建资源。
重庆龙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驱动力,开展“党建+智慧物流”项目,借助数字化技术构建智慧钢贸生态体系,龙文钢材市场全年实现钢材仓储吞吐量达350万吨,年交易规模持续突破100亿元;重庆科而士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的党员帮扶创示范店项目,围绕企业的销售人员培养难题作为项目着力点,1年内公司销售业绩上升115%,有40%的专卖店销售员工在该项目中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其中,又有85%的员工都是“80后”青年,形成了党员发展的“源头活水”。
据统计,四年来,大渡口区非公企业党组织通过实施党建项目攻克生产经营难题1600余个,为企业累计节约和创造价值约50亿元。
记者手记>>>
党建是最强劲的“生产力”
杨铌紫
在非公企业党建的探索中,“秋田现象”揭示了一条企业发展的新路径——党建是最强劲的“生产力”。
更令人触动的是,“秋田经验”的可复制性。从大渡口到永川、铜梁,党建的“红色基因”正在不同行业生根发芽,这些案例无不印证:党建引领能激活“人”的潜力,凝聚“事”的合力。而“党建工作室”通过“师带徒”模式培养党务人才,更让这一模式突破了企业边界,成为区域发展的共享资源。
当非公党建扎根生产一线,红色基因融入企业血脉,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就藏在每一个攻坚克难的党建项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