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山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子构建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闭环体系深刻把握教育工作蕴含的辩证法构建共享共生的社区经济新生态促进贸易数字化转型助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第008版:思想周刊·知行
上一版   
走好山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子
构建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闭环体系
深刻把握教育工作蕴含的辩证法
构建共享共生的社区经济新生态
促进贸易数字化转型助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3 月 3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促进贸易数字化转型助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全小莲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型离岸贸易。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以数字技术赋能外贸,促进贸易数字化转型,推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海外仓等新业态的发展是稳外贸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深化国际经贸合作的必然要求。因此,促进贸易数字化转型,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发力,从政策、技术、基础设施、法治保障等多个方面推动数字化改革,助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数字时代外贸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跨境支付系统、电子清关、智能物流网络等。高效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提升贸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确保数据流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贸易数字化转型应加快推进新型外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外贸领域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鼓励电信企业为外贸企业开展数字化营销提供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加快推进电子单证、电子支付、电子认证等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推广电子合同、电子发票、数字海关等无纸化贸易模式,提高通关和结算效率。同时,建立更加安全、高效的跨境支付体系,推动数字人民币、区块链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的跨境应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流转效率。

  跨境电商出口和海外仓建设是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跨境电商出口作为数字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贸易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载体和应用场景。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贸易流程的线上化、智能化,还加速了全球供应链的数字化改造,使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智能物流、电子支付等新模式成为可能。要在全国适用跨境电商企业B2B直接出口、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监管模式,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优化跨境电商发展环境、提升跨境电商发展水平。海外仓建设是贸易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有效弥补了跨境物流的短板,提高了全球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要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等参与海外仓建设,提高海外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促进中小微企业“借船出海”,带动国内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是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环。企业应广泛应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供应链追溯体系,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安全性,优化库存管理,减少贸易纠纷。推动智能物流发展,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全球物流网络,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进程中,政府应加强区域性供应链的互联互通,减少非关税壁垒,确保关键产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共同构建稳定、安全的供应链体系。集成外贸供应链各环节数据,加强资源对接和信息共享,形成新业态驱动、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外贸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是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当前,全球数字贸易规则仍在不断完善,中国应积极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进程,加强与新加坡、新西兰、智利等国家的数字经济合作,促进跨境数据流通、数字支付互认等领域的规则协调。同时,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数字贸易规则,确保企业符合数据自由流动、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等国际标准,减少因规则差异导致的贸易障碍。此外,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跨国物流等领域国际合作,参与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加强法治建设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的必要保障。政府应完善跨境数据保护、数字支付监管、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规范的发展环境。高校和研究机构应加强跨境电商发展、国际数据合规、数字经济治理等领域的人才培养,为企业提供更多熟悉国际规则的涉外法治人才。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强企业合规能力建设,帮助企业了解不同国家的数字贸易规则,降低合规风险,确保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本文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23091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