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此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热度持续升温,急于修建智能生产基地满足产能的重庆溯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负责人焦急不已。
港城管委会在走访中了解到该企业的诉求后,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将以往“接力跑”的串联办理模式改变为“一起跑”的并联跟进模式,在最短时间内推动“三证齐发”,实现了交地和开工“双同步、零时差”。
法治环境改善同样有助于降低制度性成本。江北区设立西部金融法律服务中心,对15个领域365项涉企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2024年,江北区涉企行政执法检查频次下降20%以上。
在减少制度性成本的同时,江北区还通过优化要素配置,积极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例如,设立49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助力民营科创项目顺利扎根江北。
精准支持
出台系列政策,量身定制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包”
江北区聚焦“三支持、三优化、一助力”,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破解发展难题,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出台“打造最优营商环境20条”“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江北‘极核引领’15条”等政策措施,量身定制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包”。同时,通过“真金白银”和“定制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例如,该区锚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出台“研发补助”等专项政策,单个项目最高支持500万元。
江北区提出“202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050亿元、经营主体超14.5万户”的新目标。为此,2025年,该区将持续发布民间投资机会清单,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丰富民营经济产业业态。